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宋华
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高等研究院教授、中科院院士朱邦芬在电话中告诉深圳商报记者:“最近太忙了!”9月22日至23日在清华大学举行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贺杨先生百岁华诞”活动,朱邦芬是重要的组织者、参与者,也是研讨会主题发言和总结发言的人。
朱邦芬的名字很多时候与杨振宁先生联系在一起,他在各种场合讲述杨振宁的故事,撰写关于杨振宁先生的文章,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一个著名学者身份之外更为立体的“杨振宁”。
杨振宁的品性
“最正常的天才”
在朱邦芬口中,杨振宁先生是“最正常的天才”。他说:“2000年1月我离开中科院半导体所来到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担任教授。在半导体所,我和黄昆先生在同一办公室从事研究工作达15年之久,有幸成为世上受他教诲最多的一个人。从西南联大开始,尽管杨振宁先生和黄昆品味风格不尽相同,他们却是心有灵犀的多年好朋友。黄昆内心不认为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是天才,但他最佩服杨振宁,认为他是天才,一位最正常的天才。”
与杨振宁先生认识至今,朱邦芬说:“21年来,杨振宁先生待我如学生如子侄如忘年之交,我们常一起吃饭聊天。听杨先生谈物理上的人和事,真是一种享受。我在清华物理系曾担任的系主任和现在的学堂物理班首席教授的工作,都得到了杨先生的大力支持,我个人也得到了杨先生无微不至的关怀。”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杨振宁先生,朱邦芬选择“率真”。“他就像一个孩子,心态很年轻,对很多事情都有好奇心。常常有童言无忌的感觉,尽管很多话有人不爱听甚至会引起别人的反感。”
杨振宁的科研
独立、简洁、追求美
在9月23日举行的研讨会上,朱邦芬作了题为《杨振宁先生的品味和风格及对其教育思想的影响》的演讲。
朱邦芬将杨振宁的科学风格总结为三点:独立——极富主见,不受人左右;简洁——他的文章、讲稿甚至PPT,都力求言简意赅,一针见血;对数学之美的欣赏和对物理之美的追求并存——既是大物理学家,又积极推动了现代数学的发展。
杨振宁很小的时候,就有不同于常人的观察力,表现出强烈的爱美之心,以及对什么事物都要研究的好奇心,喜欢观察“蝴蝶或者蚂蚁搬家等重要事件”,兴趣广泛。12岁看了一本名为《神秘的宇宙》的书,对父母说:“将来有一天我要拿诺贝尔奖!”这样的个性,日后一脉相承,并成为其持续创造力的源泉。
杨振宁的师道
甘当指路松
朱邦芬介绍,从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的建立,到杨-巴克斯特方程在物理和数学界越来越受到重视,他总给出“要找与现象有直接简单关系的题目,或与物理基本结构有直接简单关系的题目”,“把问题扩大往往会引导出好的新发展方向”,他多次以自身的经历告诫学生“最好在领域开始时进入一个新领域”。这既是他的经验也是他“独立”研究风格之一。
杨振宁先生也是为中国培育杰出人才的教育家。“杨振宁2003年回到清华,为中国培育杰出人才是他最看重的一项使命,正如他在回归抒怀的‘归根’诗中所写,‘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朱邦芬说。
对于“吾师”杨振宁,朱邦芬由衷赞叹:“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祝杨振宁先生,何止期颐,相期以茶!”
审读:喻方华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最新【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 98 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webprojs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