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设计出品样板房)
为什么我们不定义样板房的风格
经常,我们耗费了很多的精力去定义风格。我们定义过新古典、现代、后现代、简约、新亚洲等很多风格,却一直无法真正确认到底是什么。
直到某日,无意间翻出多维设计张晓莹2009年发表的《不关风格,只关需求》这篇文章才回顾到,原来风格并不重要,我们只是在严格为客户需求服务,这种习惯已经默默融入整个公司的策划和设计细节,原来我们很早就意识到满足客户需求才是室内设计的核心和灵魂。
多维设计创始人张晓莹的文章阐述了为什么样板房不去定义风格,并对客户需求做了更详实的剖析和介绍。下面是《不关风格,只关需求》这篇文章的摘录。
(多维设计出品样板房)
「不关风格,只关需求」
巡回讲座“基于营销策划和客户需求分析的商业空间室内设计方法”,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样板房设计方法。讲座中遇到最多的两个问题:一是样板房这类住宅设计为何成为商业空间研究课题?二是认为样板房是一种引领时尚和潮流的项目,如果还没开始就有一大堆约束,会不会限制设计师的创作?
国内大多数室内设计竞赛中,样板房被归为住宅类的设计,以至于家装设计师似乎永远无法出头露角,样板房设计师总是稳操胜券。但是在我所认同的体系里,样板房实在是一种商业设计。这需要从几个方面做出分析:
❶客户对象是一种广泛的群体而不是个体;
❷其目的是销售空间产品而不是直接使用;
❸设计侧重展示而不是使用功能
❹投资人是售卖人而不是使用者;
❺是通过样板产品销售批量产品,而不仅仅是样板产品本身。
(多维设计出品样板房)
其中开发商投资样板房的功能需求包括:具体的产品包装助销,如场景式体验式销售,系列产品(该楼盘)的主张体现,品牌(开发商)的理念体现。而消费者更关注显性的装修所能代表的内涵,对隐性的参数不甚关心。客户群对样板房需求则是体验感受具体空间,学习对户型优势强化和如何减小户型硬伤与劣势,了解时尚,了解和学习生活方式,印证和求证开发商和自身的生活理念。
媒体、开发商、消费者往往会很认真的了解装修是什么风格,而风格也成了设计师与委托人之间的沟通媒介,有意思的是,尽管出现很多魔幻的黑色幽默,各种表里分裂的风格描述和作品,但我们会关注到风格的定义总是把世界各地主流文化和殖民地文化的图解式室内设计挨个享受了几轮。但俄罗斯、罗马尼亚、斐济、瑙鲁、汤加王国、瓦努阿图、巴布亚、新几内亚、特里尼达和多巴哥等不在我们羡慕范围内,基本不会出现在样板房风格序列里。在大陆无时无刻不发生着这样的魔幻现实主义,从没有出国过的设计师,却轻轻松松地设计着世界各地的各种风格的样板房。没有关系,参观者也不了解。他们的语境是一样的。
如果一个客户不是讲文化风格而是专业流派,我们需要去了解他背后的表达,比如“简约风格”的需求,可能不是高投入、高技术、高品质材料的极简主义,而是要“简单+节约”。
(多维设计出品样板房)
营销学理论在样板房设计中的对应含义:传统的4P建立在产品的立场,即产品(product),有什么样的户型分析;价格(price),投资多少;渠道(place),什么方式参观;促销(promotion),能不能附送面积等。而进一步的舒尔茨的4C理论包括:消费者需求(constumer needs),分析样板房的客户群需求;成本(cost),分析客户群对样板房投资性预期(性价比);方便(convenience),互动体验式内容,容易认知;沟通(communications),设计虚拟身份,设计参观过程。样板房已经从开发商和设计公司只是关注自身的喜好和户型特点,发展到为客户量身订制风格。和刚刚提到的“流行”风格无关,更多的是和客户需求有关。
如果不能关注终极使用客户群和投资客户群双重需求,就会出现以下一些错误。比如设计师自己的需求成为样板房需求;开发商相关部门的需求成为需求;设计师一心满足投资团队中的最高领导,或是为强势所压迫,这种需求往往是错位的;仅仅因为流行成为需求;设计师易走极端,或是需要唯美而天马行空,造成形式和目的分离,样板房变成设计师的艺术创作或试验场。设计师在样板房实现过程也容易遇到问题:开发商纯以成本控制为主,偏离样板房投资目的:因为选择家装施工单位,出现硬装执行偏差;软装不是按照工程方式执行,而是开发商自行购买;实体样板房过分考虑具体该单位的装修销售的可能性,忽略其作为多个单位销售工具。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最新【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 98 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webprojs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