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zuihaodaxue)
近日,各高校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纷纷出炉,其中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的毕业生去向备受瞩目。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两大顶尖学府,清北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无论对地区发展还是行业繁荣均有风向标意义。此外,由于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分别代表着理工科翘楚和人文社科重镇,因此两所学校呈现出了明显不同的择业趋势,从就业质量报告中可以一窥这两个领域学子的就业概貌。
软科(ID:zuihaodaxue)整理了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2019年、2020年、2021年三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主要从毕业生基本去向分布情况、就业单位性质与行业、就业地域三个方面,来看一看清北学子,毕业都去哪?
01■
走不出去的“留学寒冬”
由于清北本科毕业生的去向更为多样化,因此在毕业生基本去向分布情况部分,仅概览清北学子本科生的深造与就业情况。可以发现两大顶尖高校不仅有趋同的深造就业趋势,其差别也十分明显,各有特色。
总体上,近年来清北本科生的深造率均有下降,而工作率有所增长。其中,清华大学深造率更高,北京大学工作率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清北国内升学比例不断攀升,出国出境比例不断下降。受旷日持久的新冠疫情肺炎影响,近两年出国出境深造率高的学校纷纷转战国内。清华大学2020年本科生出国出境比例较2019年减少约10%,到2021年,这一数字进一步下降至12.96%。这场“留学寒冬”,似乎并没有迎来春天之势。
更多清北学子纷纷转战国内,其中保研母校无疑是大部分清北学子的重要升学方向。根据北京大学拟录取推荐免试研究生公示名单,仅录取北京大学本校的学生占比便从2020年的34.75%上升至2021年的38.63%,并在2022年拟录取推免名单中保持38%的本校学生比例。
02■
“体制内”急速升温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就业行业与学生时期的专业选择密不可分。不同的行业赛道提供了不同的社会起点,同时也决定了一个人一辈子的工作领域、生活方式、奋斗方向。越早进行垂直领域上的知识积累,越有可能在这一行业得到更多的话语权。
从近三年的清北毕业生主要就业行业分布来看,总体上,信息产业、教育业、公共管理、金融业是吸纳清北学生最多的行业。不过,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基于不同的学科底色,其就业行业分布上也有显著差别。
清华进“大厂”,北大入“仕途”
尽管“逃离大厂”的论调日渐盛行,但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对清北本科生的吸引力有增无减,尤其处于清华大学总体毕业生近三年就业行业之首。
从2019年和2020年的清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单位分布上可以发现,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等信息通讯、互联网重要领域成为清华学子就业榜单上的常客。其中,清华大学每年都向华为输送超过180名学子,硕士生均超过100人,信息产业“大厂”常年稳居清华学子就业单位前三。
截图自清华大学2019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大学更偏向以人文社科为重的教育业、金融业,尤其进入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的毕业生不在少数。
参考2019年的北京大学毕业生就业单位情况统计,尽管北京大学也向华为输送了133名学子,但中共河北省委组织部成为北京大学毕业生签约人数第三多的单位,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等均位列北京大学毕业生就业单位前列。可以看出北京大学学子进入公共管理领域人数相对较多,毕业后能够更快触及国家权力机构以及其他国家机构,更早拿到“体制内”的门票。
截图自北京大学2019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就业行业分布趋势,清华大学进入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行业的学生比例也在悄然上升。清华大学的本科毕业生,2019年进入此行业占比仅为7.8%,而2021年则升至13.6%;再看其总体毕业生,2019年进入此行业占比为10.3%,2021年则为16.4%,并超过金融业,成为清华大学总体毕业生就业流入的第三大行业。
进入“体制内”,渐渐成为清北学子的共同选择。
清北签三方,“体制内”热度再升级
从清北近三年签三方就业的总体毕业生的就业单位性质分布情况来看,“体制内”是妥妥的“香饽饽”。
北京大学2020年与2021年总体毕业生的就业单位性质情况未公布完全,但北京大学在2019年时便已有超70%的签约就业学生进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体制内”单位工作。此外,从数据较全的清华大学情况来看,进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在近两年明显增加。2021年,清华大学有七成签三方就业的毕业生进入“体制内”工作,稳就业心态愈加显著。
近年来,选调生“爆火”的现象也是毕业生涌入“体制内”的重要形式之一,清北学子往往能够接收到全国各省市定向选调的第一梯队邀请函。从选调结果来看,北京大学选调生备受偏爱,从2019年的429人、2020年的547人,到2021年选调生首次突破800人,三年来选调生人数上翻了近一倍。
而清华大学选调生数量增势虽相对较缓,但也在逐渐升温。2019年,清华大学有269名毕业生通过“定向选调”的渠道到基层公共部门就业;2020年,这一数字上涨至278;2021年无明确数据,但浙江、四川、山东、河北四省选调生人数均超过50人,重庆、山西、黑龙江、天津、江西、河南等省份选调生人数均超过20人,可粗略估算出清华大学2021年选调生不少于300人。
03■
魔都,或成毕业生“新宠”?
虽说年轻人都在“逃离北上广”,但北上广却从不缺少年轻人。
以清北毕业生近三年的主要就业地域分布情况来看,北京、上海、广东仍然以显著优势占据毕业生地域流向前三甲,并且与第二梯队的浙江、江苏、四川等地渐渐拉开差距。其中,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地域选择尤其显著,北上广独揽清北毕业生“半壁江山”。
不过,清北毕业生对北上广的选择仍有较大不同,最明显的区别莫过于北京大学毕业生留京率较高,尤其2021年北京大学的本科生留京就业的比例高达42.33%,几乎与往年的总体留京就业比例持平。而清华大学毕业生则并未将北京作为就业的主要阵地,尤其本科生多将上海、广东作为就业首选。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对清北毕业生的吸引力明显回温。
可以看出,2019年去广东就业的清北毕业生比例明显大于去上海就业的比例,但2021年,北京大学毕业生去上海就业的比例明显上升,清华大学去上海就业的本硕博毕业生比例均高于广东。相比于之前,广东的热度有所降低,而上海的吸引力显著提高。
一方面,上海正加速成为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发展的良好平台。根据2021年6月在2021浦江创新论坛上发布的《2021“理想之城”——全球青年科学家调查》报告显示,上海对于全球青年科学家的吸引力世界排名第四,居中国城市之首。“科技”“创业”等城市特征,以及鲜明的多元化、国际化、富有创新性和机遇等城市特色成为吸引青年科学家的关键词。
另一方面,上海的落户政策持续放宽。从2018年起,上海便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试点,探索建立对本科阶段为国内高水平大学的应届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可直接落户的绿色通道政策。除清北毕业生之外,上海近年来多次将落户惠及的高校范围扩大。2020年新增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所高校本科生可落户,2021年试点在五个新城(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和南汇新城)和自贸区新片区就业的上海市应届研究生毕业生符合基本条件可直接落户的政策。
坐拥声誉卓著的区位优势与定位精准的政策支持,上海在这场顶尖毕业生“抢人大战”中,或将扭转人才流向,使更多顶尖高校学子奔赴魔都。
04■
总体上,清北近三年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体现出了共同的趋势:留学脚步放缓、“体制内”逐步升温、上海吸引力显著上升。同时,二者又因学科特色不同而有较为显著的差别:清华深耕理工特色,本科生深造率较高,总体毕业生以装备制造、建筑、信息通信和互联网为重点就业领域;北京大学凸显人文社科特色,本科生工作率较高,总体毕业生进入金融、教育、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的学生数量较多。
2021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将陆续发布,我们将持续搜集相关信息,解读各高校深造就业情况,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1]当我们讨论清北毕业生去哪儿时,我们在讨论什么 | 光明网评论员
[2]浦江创新论坛|2021“理想之城”报告:上海对30岁以下青年科学家吸引力全球最强
[3]去年多地落户政策有变:深杭收紧、北上松动 谁是“抢人”赢家?
点击下方小卡片
看看有多少好友,在关注【玩转大学】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最新【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 98 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webprojs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