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为布衣孔子作传,并列入纪诸侯的“世家”,足见其对孔子的推崇。而且在《孔子世家》中极赞:
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德如高山人景仰,德如大道人遵循。)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司马迁为什么这么崇拜孔子?本人从《太史公自序》《孔子世家》《仲尼弟子列传》《儒林列传》中,大概梳理一下孔子值得司马迁敬仰的品质:
一、穷且弥坚、不坠青云之志
《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祖上虽是贵族,但孔子出生时家道已败落。父亲老年得子,孔子幼年丧父,少年丧母,六亲无靠,茕茕孑立,“贫且贱”。但他始终不忘初心,“年少好礼”。
成年后,孔子见周王朝式微,诸侯国间互相攻伐,为了实现“克己复礼”的理想,奔走于列国之间,曾“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但“世以混浊莫能用,是以仲尼干七十余君无所遇”。
积极用世,而不被所用。晚年的孔子采取了两种方式,实现自己的理想。
1.孔子“脩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司马谈语)整理编辑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把上古文化和文明传承下来的。
司马迁大赞孔子的治学精神:适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读《易》,韦编三绝。。
2.广收学生,创办中国第一所私人学校。把思想学说传授给学生,不仅培养了一大批可用之才,而且也使自己的思想学说流传下来。
司马迁身遭腐刑,能坚持完成鸿篇巨制《史记》,也是受了孔子等“穷且弥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先贤们的鼓舞,“发愤著书”终成大业。
二、春秋笔法,微言大义,明辨是非
司马迁认为,孔子的《春秋》可作为“天下仪表”。其中“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弊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春秋》之中记载了,“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这个本就是“礼义”。司马迁还大赞了《春秋》对君父、臣子的重要性,应仔细阅读,理解其要义:
国君如果不知《春秋》,眼前有搬弄是非的看不见,身后有危害国家的不察觉。大臣如果不知《春秋》,则办常事不知道怎样做合适,遇到突发事件则不知权变。做人君、人父若不通晓《春秋》要义,必定会蒙受罪魁祸首的罪名。做人臣、人子如不通晓《春秋》要义,必定会陷于犯上作乱而被诛伐的境地。以至于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君不像君就会被冒犯,臣不像臣就会被诛杀,父不像父就会无道,子不像子就是不孝。这四种恶行是天下最大的罪过。“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
司马迁毕其一生所作《史记》,意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其中深得“春秋笔法”精神,被正统史家班固诟病“不与圣人同是非”。
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桃李满园
《仲尼弟子列传》是孔子弟子的合传,彰显了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成果。孔子自己很得意地说:“精通六艺的弟子有七十七人”。他知道每个弟子的特长:
德行方面突出的: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擅长处理政事的:冉有,季路。
语言方面的:宰我,子贡。
文章博学方面的:子游,子夏。
颛孙师偏激,曾参迟钝,高柴愚笨,仲由(子路)粗鲁,颜回经常贫穷无所有。端木赐不接受命运的摆布而去经营商业,孔子尊重他们的志向,使他们各得其所。
子路性格粗鲁,逞勇、耿直。初见孔子戴着雄鸡造型的帽子,佩饰猪图案,冲撞孔子。孔子设礼感化子路,子路后来穿着儒服来求见孔子,成为孔子弟子。子路虽然很好学,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孔子评价:“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预言“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向子路这样的性格,不会善终的。
果然如孔子所料,子路听到蒉聩与孔悝作乱,“闻之而驰往”。为平息暴乱,结缨而侯死。突现了子路“食其食者,不避其难”的性格。
子贡是另外一种典型:田常作乱,子贡指陈利害,道理奇特而切中要害。往返吴越之间,出谋划策,之晋,返鲁。
子贡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充分展现了子贡巧于辞令,胸中韬略的才能。这显然有些夸张,算是司马迁用这种方式致敬孔子吧。
司马迁在《孔子世家》传赞里说: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
他特意去拜谒了孔府孔庙,感受到了孔子的遗风,从心底里表示钦佩与景仰。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最新【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 98 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webprojs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