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
共叔段其实蛮幸运,他哥没有赶尽杀绝,使他得以在共国安享余生。
在他起兵叛乱前,曾派儿子公孙滑到卫国求助,准备里应外合,把郑庄公打垮。不料兵败如山倒,等卫军赶到,京城太叔已变成共叔段。卫国人占领郑、卫边境的廪延,后被夺回,反被郑国人攻进国内。
卫国打郑国,当然不是为了公孙滑,而是邻居之间赤裸裸的仇恨。
我们看看春秋初期的地图就明白了。
郑桓公当年听从太史伯的建议,将全部家当迁到河洛一带,郑国由此崛起,但其国际形势并未好转,国境四周群雄环伺。好在此时的秦、晋、楚等大V都有自己的麻烦,无暇顾他。而宋、卫等国,包括东周王室都对身边崛起一个小郑极度不适应,“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冲突在所难免。
郑庄公隐忍了二十多年,才出手收拾了共叔段,现在国内形势一片大好,便将目光投向国际。在接下来的有生之年,郑庄公将充分发挥自己的雄才大略引领郑国成为春秋初期的霸主,鉴于体量小,只能算“小霸”。
小霸虽小,却有两大法宝,一曰“假公济私”,二曰“远交近攻”。
郑国国君已经连续三代担任东周卿士之位,说句实话,这个官位含金量越来越小,没啥搞头,但郑庄公很会利用政治资源,动辄就打着王室的旗号打击异己,最气人的,他还经常动用王室军队讨伐敌人,很会占公家便宜。
这一套是不是挺眼熟,不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套路嘛,曹操玩得最溜,堪称奸雄必备技能。
除了“假公济私”,庄公还要搞联盟。春秋各诸侯喜欢拉帮结派,打架都要一起上,郑国也不例外。郑庄公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联合远在天边的齐、鲁,打压近在眼前的宋、卫。郑、齐、鲁结为“郑齐联盟”,郑齐是主力,鲁是协从;宋、卫结为“宋卫联盟”,协从是陈和蔡。
联盟成员并非固定不变,有时候还会互相转换。“郑齐联盟”与“宋卫联盟”的PK就此开始。
小打小闹忽略不计,我们只关注大的战役,首先是东门之战。郑庄公二十五年(公元前719年),“宋卫联盟”首先发难,宋、卫、陈、蔡四国齐上阵,突然袭击郑国都城,把东门围得水泄不通。此时的宋、卫两国都身陷内乱(具体详情下文再讲),攻击郑国是为了转移国内矛盾,陈、蔡则跟着打酱油。
郑国大臣们一片慌乱,估计迁都的想法都有了,郑庄公则非常冷静,他认为对方虽然人多势众,其实各怀鬼胎,只要稳住很快就能解围。果然,五天后“宋卫联盟”军自动解体,大家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
第一回合郑国吃了个小亏,暴露出本土缺乏战略纵深、军队部署不合理的问题,可能是因为共叔段叛乱留下后遗症,郑国把军队主力部署在西部和北部,不料被“宋卫联盟”军在东边钻了空子。
郑庄公咽不下这口气,第二年起兵讨伐卫国,卫国调派附属国南燕的军队参战,两军在北制遭遇。
这场战役应该载入中国军事史,因为春秋时战争的仪式感很强,两军对垒就像下棋一样,大家摆好阵型,都准备好了才开打。但这次郑军兵分两路,一路部署正面,吸引南燕军注意,另一路迂回到南燕军背后猛烈袭击,南燕军“不备不虞”,大败。这是典型的八路军迂回包抄战术,郑庄公打仗还真有两下子。
此后几年,双方消停了一阵子。在此期间,北方的少数民族北戎入侵郑国,郑军采用诱敌深入、层层设伏的战术,全歼敌军,此战打出了名堂,后来连齐国打北戎都请求郑国帮忙,难怪毛主席说郑庄公“很厉害”。
当然,郑国真正的敌人还是宋国,在做了充分准备后,公元前713年,“郑齐联盟”打着天子旗号全员出动,讨伐宋国,先后在菅、郜、防三地击败宋军,郑国还把攻下的郜邑、防邑送给鲁国,以巩固联盟。在战役的第二阶段,“宋卫联盟”军进攻郑的附属国戴国,本想占点便宜,没想到戴国久攻不下,反被郑军包围,最后全军覆没。
戴之战郑国大获全胜,不但击败宿敌宋国,还趁机占领戴国,由此奠定了郑庄公的霸主地位。此时的庄公志得意满,达到人生巅峰,但他并不满足,还要干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捅天。
肆
近来更新文章的动力明显不足,小摩托突突不起来,让我有些气馁。搞原创是一件艰难无比、耗人心志之事,苦于天赋所限,写出的东西很难达到我的预期。除了文字难产,封面图也不好找,上一篇封面本来想用一张红、白脸谱对比图,遍寻不到满意的,只能勉强找一张凑合。
说起白脸,大家肯定联想到曹操,郑庄公与曹操确实太像了。除了都具备雄才大略,不受后世主流价值观待见,是二人最相似的地方。这不奇怪,他们在事业巅峰期都对当朝天子造成严重威胁,不可能被后世颂扬,只有诸葛亮、关羽这样的人才会被树为榜样。
《左传》就对郑庄公极尽冷嘲热讽之能事,这叫冤有头债有主,谁让你把周王室拉下神坛的。
从西周中期开始,我就说周王室威望不再,说了好几回。其实真正发生质变还是拜郑庄公所赐,是他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把周王室给捅了,使其从天上掉落人间。
这就叫人狠话不多,社会寤生哥,我们先来看他的第一刀。
郑国与周王室一直相爱相杀,郑国国君长期担任卿士把持朝政,让周王很不爽。周平王作为东周开国君主,毫无天下共主的气质,一辈子窝窝囊囊,临死前想硬气一回,准备提拔虢公忌父为卿士,分散郑庄公的权力。
这位虢公忌父的老爹是虢公翰,你们肯定还记得,当年是周携王的死党。这事真滑稽,携王是平王的死对头,仅仅过了几十年,虢公忌父就背叛老子,成为平王的宠臣了,正如我所说,他们真是当官有瘾。
对于周平王的贰心,郑庄公极其不忿,要向平王讨个说法。平王立马怂了,安慰庄公:寤生啊,你憋信网上那些谣言,我此生只信任你一人。这样吧,咱们交换儿子做人质,你总该相信我了吧!
这就是“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对此,左丘明(《左传》作者)评曰:诚信这玩意儿如果不是发自内心,交换人质也是徒劳。只要彼此体谅,以礼相约,没有人质也能亲密无间。
这个评论看似中肯,却没说到点子上。周平王乃当朝天子、天下共主,却与诸侯国交换质子,岂不是自降身份、自取其辱?郑庄公这一刀看似很轻,其实杀伤力极强,东周王室被捅得大量内出血。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驾崩,足足当了51年周王,太子都被熬死了,太孙姬林即位,是为周桓王。郑庄公本来想扶持王子狐回洛阳即位,没料到狐在半路上一命呜呼,白白让姬林捡了个大便宜。
为了给新王一个下马威,郑庄公向王室捅出了第二刀,派郑军分别到温地收割麦子、成周郊区收割谷子,两地是王室的产粮区,郑军把粮食收走了,让周王过年连大饼都吃不上,真是够坏的。
年轻的周桓王比爷爷硬气多了,接见郑庄公时从没给过好脸,并且直接任命虢公忌父为卿士,郑庄公从此不再上朝,东周与郑国彻底决裂。
两者的矛盾就如火山一样,累积到一定程度终于爆发。周桓王十三年(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率领陈、蔡、卫等国军队及中央军讨伐郑国,郑庄公率军抵抗,两军在繻葛(今河南长葛市)交战,史称“繻葛之战”。
周桓王亲自坐镇中军,陈军为左军,蔡、卫军为右军。桓王踌躇满志,期待着与郑庄公正面对决,来一场硬碰硬的较量。没想到,战斗一打响,郑军先攻击左翼,陈军一触即溃,接着攻击右翼,蔡、卫军抱头鼠窜,失去两翼庇护,中军大乱。
郑军采用“鱼丽阵”冲击周中军,周军大败,周桓王在撤退时还被郑将祝聃一箭射中肩膀,王室的尊严丧失殆尽。
“鱼丽阵”又让我大开眼界。春秋时盛行车战,一般战法是战车在前,步卒在后,这样战车侧翼就会露出破绽。“鱼丽阵”则是步卒见缝插针,与战车混在一起,互相支持,攻击防守两不误,这样的阵法在当时几乎无解。
郑国这一箭,彻底摧毁了东周王室的威望,从此高不可攀的周王行同鸡肋,各诸侯国越来越肆无忌惮,内乱不断、外扩不止,而打开潘多拉盒子的,正是这个叫姬寤生的人。
尾声
姬寤生的一生,端的精彩。这位郑国国君在政治、军事方面都有过人之处,政治上隐忍、有大局观,军事上灵活机动、不拘常规,最难得的是,他能在得意时克制自己的野心,比如繻葛之战,郑庄公没有对周桓王赶尽杀绝,而是派人慰问周王,给足了面子。
再比如,“郑齐”联盟曾经占领许国,郑庄公却没有将许国占为己有,而是分而治之,平息了国际舆论,使郑国不至于树敌太多。
当然,时势造英雄,郑庄公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郑国得天独厚的基础。因为郑国与周王室关系亲密,郑国得以继承西周主力部队的一部分,所以军事力量非常强大。
在郑庄公克共叔段之役中,动用战车二百乘,按照春秋军制,一乘包括一辆战车、四匹战马、七十五名士卒(也有一百名士卒的),兵力有一万五千人之多。
再加上郑国战将如云,史上留名的就有公子忽、公子突、祭仲、颍考叔、祝聃、高渠弥等人,可谓兵强马壮、气势如虹,可惜这样的辉煌实在太短暂。
郑庄公四十三年(公元前701年),郑庄公去世,郑国四位公子走马灯一般先后上台,郑国大乱,详情请看下文:《祸起萧墙谁家强》。
对了,最后再说说郑庄公的奇葩母亲武姜,这样的母亲世间罕有,她现身说法,向为人父母的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绝对不能溺爱孩子。
我打个比方,你每溺爱孩子一分,就相当于用小刀子从孩子身上剜一块肉,这比喻深刻吧。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最新【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 98 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webprojs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