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墨的源流
我国墨的起源,至少不晚于殷商时代。1931年在山东济南附近龙山镇城子崖的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的墨色陶器,以及殷墟所发现的甲骨文,就是用墨写然后雕刻成文的。在人工制墨发明之前,一般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来作为书写材料。史前的彩陶纹饰、商周的甲骨文、竹木简牍、缣帛书画等到处留下了原始用墨的遗痕。《述古书法纂》云:“邢夷始制墨,字从黑土,煤烟所成,土之类也。”证明商周时代已经开始用天然黑色矿物质中的石墨来写字或是画画了。至汉代,终于出现了人工墨品。这种墨原料取自松烟和桐烟,最初是用手捏合而成,后来用模制,墨质坚实。当时文化艺术蓬勃发展,产墨区遍及陕西扶风、隃糜(今陕西省千阳县)、延州及广东等地,其中以喻糜所制之墨尤佳。三国时发明了“掺胶法”,使墨光泽如漆,丰肌腻理,产生了奇丽的光彩,并一直沿用至今。晋朝陆云给其兄陆机信中有“曹公(曹操)藏石墨数十万个”之语。北魏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其中写下了我国最早一篇讲制墨工艺的《合墨法》。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云:“邺都铜雀台北曰冰井台,高八尺,有屋一百四十间,上有冰室数井,井深十五丈,藏冰及石墨焉,石墨可书。”《荆州记》及《新安郡记》《广州记》等书,皆记有石墨。
唐初,经济文化发展很快,制墨技术大大提高,有松烟与油烟两种制墨方法。当时墨官,有易水人奚鼐、奚鼎兄弟,名噪一时,以鹿角胶煎为膏而和之。墨从制成烟料到最后完成出品,其中还要经过入胶、和剂、蒸杵等多道工序,并有一个模压成形的过程。墨模的雕刻就是一项重要的工序,也是一个艺术性的创造过程。南唐李超及其子廷珪、廷宽皆以造墨闻名。宋朝徐铉云:“幼年尝得李超墨一挺,长不过尺,细裁如筋,与弟错共用之。日书不下五千字,凡十年乃尽。磨处边际有刃,可以裁纸。自后用李氏墨,无及此者。”据说故官博物院里有流传至今的李廷珪墨一锭。宋朝文彦博、司马光、苏轼等首好墨。至明代,又广泛采用“桐油烟”与“漆油”等制墨方法,出现了邵格之,方瑞生、程君房、罗小华四大制墨名家。清代有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四大制墨名家。为标记墨质优良,往往于墨面上印有“清烟”“顶烟”“贡烟”等字样。墨的名字都美妙而别致,如“万年枝”“五百斤汕”“千秋光”等,表示其提炼精纯、质量极高。清代以后,墨由书写工具变为文人鉴赏的艺术品。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云:“古者以黑土为墨,故字从黑土。许慎《说文》日:‘黑烟胶所成土之类也,故从黑士。’”《墨经》云:“凡墨击之辨其声,醇烟之墨声重滞;若研之以辨其声,则细墨之声腻;劣墨之声粗,谓之打砚:腻,谓之人研。”又云:“凡墨不贵轻…墨贵重…”由此可知,墨质的优劣,前人已有具体描述。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最新【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 98 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webprojs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