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第108届全国糖酒会在成都落幕。与往届的会议相比,本届糖酒会首次设立了预制菜展区,并开展了一系列论坛活动。在此之前,预制菜行业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预制菜产业已经成为食品饮料产业中的焦点之一。
在糖酒会期间举行的中国预制菜零售高峰论坛上,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研究院院长昕原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采访。就后疫情时代的预制菜发展方向、产业发展瓶颈、全链路产业标准体系搭建、潜在大单品打造等内容,昕原侃侃而谈。她认为,在中国预制菜重心从B端向C端转化的过程中,亟待形成稳定的供应链体系和标准体系。
“营养标准化,行业才有更好的未来!”昕原表示。
“疫情后终端对预制菜的要求更高”
预制菜并非新鲜事物,欧美等地区的发达国家在上世纪60年代便已经兴起,并已经形成了完成了产业链布局。近些年来,国内预制菜产业也有了很大规模的提升,但主要集中在To B端口。疫情的出现,催化了预制菜市场的发展,尤其是To C端市场快速崛起。有的大型预制菜企业的C端销售占比甚至已经过半。
“B端和C端预制菜的包装、营销模式、品牌推广和产品标准都存在很大差异。”昕原表示,如果企业完全采用以前针对B端的销售模式来应对C端,可能并不能适应行业的变化。
在她看来,经历疫情后,终端消费者对于预制菜的认知也在发生变化。“人们一开始认为预制菜是为更方便,到现在这种认知依然占据主流位置。”昕原认为,但消费者也正在意识到,预制菜也可以更健康、更安全。
“这种认知的变化其实和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规律是一致的。”昕原称,行业都是从无序的竞争到产品标准化,品质化的阶段。而消费者对产品也会从一开始的简单需求,到丰富需求和品牌追求。
消费者对于菜品的健康营养有着更多的诉求,这就需要厂商在这方面下功夫,“要让消费者能吃的明明白白、健健康康”。
对于预制菜产业的趋势,昕原表示,当前的确可以称作是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预制菜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2020年以来,多地陆续出台预制菜产业发展意见,推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支持的不断加大以及B端降本增效叠加C端方便快捷的诉求,预制菜行业前景是明确的。
但她同时也指出,长远来看,行业一定会处于“波动性”增长的态势。只有在经历过大浪淘沙后,拥有更优质经营模式的企业才能够存活下来,发展下去。
昕原也给出了她的建议。她表示,每一个经营主体都是要找到自己不亏钱的方式,先把品牌建设起来,然后再考虑怎么发展,“如果参与者没有明确的策略,那么大概率会形成一堆库存”。
行业要从产品标准化到营养标准化
随着预制菜品类不断丰富、消费场景日益多元化,如何能让预制菜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又能帮助企业更好发展,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难题。
对此,昕原认为,如果预制菜单纯地走方便速食路线,它的品牌空间、溢价空间、增值空间、产业空间是很有限的。预制菜一定要走产品标准化到营养标准化的道路,行业才有更好的未来。
“每一种预制菜产品都应该拥有自己的营养属性,有自己的食材追溯,以及自己的感官评价体系。”她表示,营养标准评价体系的建立,对C端来说是一个正向的指南,让消费者权益不受损。因为消费者想吃到更加方便、标准化、健康营养、美味综合能力越来越强的产品。对于企业而言,预制菜质量安全风险主要源自原料端、运输端、仓储端,通过标准体系建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
昕原的说法也得到了从业人士的佐证。在中国预制菜零售高峰论坛上,有预制菜企业分享时特别提到,其C端的发展得益于“中餐工业化”,以工艺和设备为依托较大程度地提升“菜品口味的复原度”。
“让预制菜的生产侧是可视、可测、可追溯、可分级的,消费侧则可以满足人们的正餐常态化需求,这是预制菜的本质。”昕原表示。
虽然方向是明确的,但昕原也坦言,建立营养标准化体系是一块硬骨头。她表示,中国菜博大精深,菜品很丰富,配料很多,梳理美食产品通用链路和品类评价标准,开展食材真实性追溯、营养成分检测、专业感官品鉴、定性定量评级,这些工作都需要强有力的组织和企业全面地参与。
产品一定要很好吃才能“爆”
近两年来,小酥肉、卤肥肠等预制菜大单品爆款频出。一些食品企业一年的小酥肉销售额便能超过10亿元。在预制菜赛道,特别是C端赛道,这样的成绩足以让人羡慕。昕原认为,此类爆款大单品的出现有其特殊原因,中小企业可能较难复制这种模式。
她表示,小酥肉等预制菜主要依托于大型食品企业拥有原料优势。在从B端走向C端的过程中,大型企业可以优先选一条路径先做深度的挖掘和技术突破,快速把这个单品推起来,如果齐头并进地推进每一条线都走不好。在推起一个单品后再带动其他品类。
“(小酥肉)此类产品之所以火的第二个原因也在于它可以搭配多元消费场景。”昕原表示,这类产品不仅可以在火锅场景中涮煮食用,还可在佐餐小食、户外旅行、饭后休闲等各式场景中食用。
在昕原看来,外界看到小酥肉成了爆款,但其实相关企业可能实际开发出了100款产品。对于其他一些不是大型食品供应链企业而言,他们无法依托于自己的供应链实力,对试错成本的抗压力也不够,只能依靠数据能力、营销能力、产品定义能力“小步快跑”。
“(打造爆品)首先要找准你的用户,只有满足了用户的需求,这个产品才能爆。”她说道。同时,其认为,一些存在消费区域限制的小品类很难出大单品。站在企业的角度,寻找熟悉的品类做到极致性,把它做到极致的美味,“这可能是打造未来爆品的一些共同趋势”。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最新【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 98 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webprojs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