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秋葵妈妈(QKMM99)
周末带孩子出去玩,路过超市门口,被一对母子吸引了注意力。
孩子大约四五岁的模样,一手举着一个超大的棒棒糖,一手扯着妈妈的衣角,
不停地哭喊:“妈妈,你背我,背我嘛……”
妈妈看看哭闹的孩子,又看看手上沉甸甸的袋子,
耐着性子向孩子解释:“妈妈背不了,我们牵手一起走好吗?”
可孩子不仅扯得更凶,还一屁股坐在地上,哇哇大哭起来。
妈妈只能无奈地把手里的袋子捋到手臂上挂着,在孩子跟前蹲了下来。
孩子见状,迅速从地上爬起来,连眼泪都来不及擦,一下子蹦到妈妈背上。
也许是用力过猛,妈妈往前踉跄了一下,孩子手里的棒棒糖不小心掉到了地上,然后“啪”的一声,裂开了。
孩子立马跳了下来,一边哭着捡起只剩一半的棒棒糖,
一边不停地在妈妈身上又捶又踢:“都怪你都怪你,你是坏妈妈……”
正当我以为妈妈会发火时,没想到她非但不生气,反而柔声哄劝孩子:“乖,我们再买一个。”
孩子不依不饶:“不,我要两个!”
“好,两个就两个。”
妈妈满口答应,牵起儿子往超市里走去。
看到这一幕,我的心中顿时五味杂陈。
孩子一哭就心软,一闹就妥协;
明明累了,却不忍心让孩子受一点累;
明明痛了,也舍不得给孩子一句批评。
这样的爱,对孩子真的好吗?
想起网上有一句话:中国父母最大的悲哀,是付出了全部,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莫名觉得心酸。
网上曾经流传一段视频,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因为父亲没钱给他买iphone7,竟然逼父亲在门口下跪。
视频中,儿子指着父亲破口大骂:
“人家爹过年都十万八万的给,你再瞅瞅你那个样,要多窝囊有多窝囊,我怎么有你这么个爹?”
“让你买双鞋,不说阿迪耐克,给我买个李宁也行啊,你TM给我整双安踏,还搁早市上买的,还有脸问我为啥不穿,你说呢,丢人不?”
“我忍你16年了,你记着,今年没有iphone7,我没你这个爹,这事咱俩没完,听见没?跪下!”
儿子的辱骂不堪入耳,可父亲不但一声不吭,
还唯唯诺诺地给儿子下跪认错,俨然一个做错事的小孩。
那一幕,让人心生悲凉。
卢梭在《爱弥儿》中写道:
你了解什么办法可以让你的孩子痛苦吗?
那就是,让他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他得到的越多,想要的也就越多,迟早有一天,你不得不拒绝他,
这种意料不到的拒绝,对他的伤害,远远大过他不曾得到过满足的伤害。
父母为了孩子,可以放下自尊、抛却尊严,可以付出一切、在所不惜,自以为这就是爱;
殊不知,这种低到尘埃里的溺爱,其实是一把双刃剑,既毁了孩子的未来,也诛了父母的心。
不懂感恩的孩子,都是父母“爱”出来的:
永远把孩子放在第一位,替孩子安排所有事情,解决所有麻烦。
吃饭时,帮他把饭盛好,爱吃的菜给他端到面前;
出门时,帮他整理行李,把所有东西背在身上,孩子则两手空空;
孩子上学了,告诉孩子,只管好好学习,其它事情不用操心;
孩子毕业了,生怕孩子吃苦,为他找工作,给他买房买车……
在孩子的需求面前,父母隐藏了自己的兴趣,放弃了自己的爱好,把生活的天平完全向孩子倾斜;
而孩子,也因为习惯获取,逐渐丧失了付出爱的能力。
燃烧了自己,却无法成全孩子,是为人父母最大的失败。
相反,那些越是“自私”的父母,越能养出“无私”的孩子。
曾经看过一则新闻:10岁的小姑娘鄢张雅,因为父母工作忙,不仅坚持自己上下学,还学会了买菜做饭。
每天放学回家,她都精心准备“爱心晚餐”,好让爸爸妈妈一回到家,就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
如此暖心的孩子,让网友们纷纷感叹:这样贴心的“小棉袄”,是怎么培养出来的?
记者采访时,妈妈说,买菜做饭是孩子主动提出来的。
刚开始,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她陪着孩子去了几次,孩子熟悉以后她才慢慢放手,再后来,孩子连做饭都学会了。
“要她成长,就要她独立,这个过程是在我们的眼睛底下时刻关注着的。”
妈妈说完,脸上露出自豪的神情。
女儿也说,给爸爸妈妈做饭是一件很有趣很开心的事情,一点也不辛苦。
原来,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不是包办,而是“你想让孩子做什么,你就少做点什么。”
想让孩子能干,你就少干一点;想让孩子无私,你就“自私”一点。
别给得太多,别爱得太满,适度的“自私”,既是给孩子表达爱的机会,也是父母对自我的成全。
爱是无条件的,但付出一定要有边界。
智慧的父母,都懂得给孩子的爱“设限”。
1. 适时放手。
德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研究表明:
孩子从1岁起,就会形成关于自我的观念,3岁就会进入自尊期,开始寻找自我价值。
在这个时期里,父母应该注意引导和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
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想要吃饭,自己动筷子;想要穿衣,自己扣扣子;
想要干净整洁,自己收拾整理……
反之,父母的过度帮助,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无能为力,从而产生挫败感,增强对父母的依赖。
只有当孩子真正尝试过、经历过,才能感同身受,懂得体谅和珍惜。
2. 适当示弱。
霍思燕的儿子嗯哼,是公认的“小暖男”,不管在哪里,都像个“小大人”一样,细心照顾着妈妈的感受。
而这都要归功于霍思燕的育儿秘诀——在恰当的时候,向孩子“示弱”:
去商场,假装自己很累,让嗯哼帮忙拿东西;
看到虫子,“妈妈有点怕,你可以保护妈妈吗?”
洗完脚,说自己的脚要感冒了,“你什么时候帮妈妈擦脚呀?”
适当的撒娇和求助,让孩子感受到被人需要,加强了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培养了孩子的责任心。
更重要的是,这让孩子学会了感恩,学会了给予和爱。
3. 善用拒绝。
戚薇曾在节目里提到,女儿小Lucky三岁的时候,有一次看见她穿了件裙子,特别喜欢,就不想让妈妈穿走。
面对孩子的“霸道”请求,戚薇却毫不妥协:“不,它是我的。”
戚薇说,要把孩子当成大人来沟通,但不能让她以为:
因为年纪小,就有理由可以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
这个坏毛病,不能惯。
如此温和而坚定的拒绝,既给孩子立了规矩,也让孩子明白: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是需要被尊重的,父母虽然爱你,但不代表你所有的需要都可以被满足。
只有懂得尊重别人、遵守规则的孩子,才会真正拥有感念之心。
《少有人走的路》中说: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和有效的监督。
无原则的退让,教不出讲规矩的孩子;无底线的付出,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父母眼中有爱,孩子才能心里有光;父母心中有尺,孩子才能行事有度。
与所有父母共勉。
作者简介:水色,一个爱吃炸鸡的伪文艺女青年,一手锅碗瓢盆,一手诗意远方的暖心辣妈。本文首发秋葵妈妈。
家有宝宝的,长按文末二维码,即可一起做有远见的父母~
家有宝宝的,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
点个在看
愿你眼中有爱
心中有光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最新【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 98 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webprojs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