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国家卫健委在《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中提出 20 项优化措施后,连日来,多地积极响应并调整措施,纷纷宣布防疫“减码”——
多地明确!不再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出行不查核酸
一、北京
北京市长期居家老人、居家办公和学习人员、婴幼儿等无社会面活动的人员,如果无外出需求,可以不参加社区核酸筛查。
北京市卫健委12月1日表示,北京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不得拒绝无48小时核酸阴性结果的患者。
12月5日起,公交、地铁不得拒绝无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的乘客乘车。
二、上海
12月5日起,上海轨道交通、地面公交等市内公共交通工具,全市公园、景区等室外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三、广东
1.广州
12月1日起,市民到药店购药,不再查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
12月2日起,广州市、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普通门、急诊就诊人员凭健康码绿码通行;新入院住院患者及其陪护人员凭24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办理入院。
2.深圳
12月5日起,全市社区小区、办公场所、餐饮商超及各类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凭健康码绿码、扫场所码进入。
12月5日起,网吧、夜总会、棋牌室、KTV、酒吧、桑拿洗浴场所等六类人群聚集密闭公共场所仍需凭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扫场所码进入。
风险职业人员和重点机构场所人员核酸检测查验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执行。
四、天津
12月2日起,天津市轨道交通、公交车取消查验72小时核酸证明,乘客配合查验健康码、扫场所码、测量体温即可乘车。
五、浙江
杭州、宁波、绍兴、温州、金华等多地发布通报 :
12月5日起,不再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实行“愿检尽检”,各地继续提供便民检测服务。
12月5日起,除养老院、福利院、中小学、幼儿园等特殊场所外,乘坐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进入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再扫“场所码”。
12月5日起,通过药店购买“四类”药品的人员,不再要求核酸检测和赋码促检。
六、山东
12月5日起,居民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抗生素等“四类药品”,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再需要实名登记信息。
12月5日起,取消交通场站、港口码头、高速卡口等场所强制性核酸检测“落地检”要求,继续提供“愿检尽检”服务。
12月5日起,居民进入公园、景区、服务区等公共场所,乘坐地铁、公交、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不再查验健康码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七、河南郑州
12月4日起,出入小区扫场所码、健康码绿码、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12月4日起,乘坐公交、地铁、出租车等市内公交,扫场所码、健康码绿码,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进入医疗机构等重点场所仍需扫码测温,查验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
12月4日起,购买退热、止咳、抗感染、治疗咽干咽痛等“四类药品”,不再需要实名登记信息。
八、湖北武汉
12月5日起,武汉地铁凭健康码绿码乘车,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九、广西南宁
广西南宁12月3日发布通告,对入住南宁市宾馆、酒店、民宿和进入旅游景区等人流密集场所人员查验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其余公共场所自12月3日起不再查验核酸阴性证明。
乘坐南宁地铁不再查验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执行常态化防控措施。
十、重庆
重庆市卫健委12月1日介绍,重庆市对集中隔离人员、居家隔离人员,对高风险区以及重点人群按照相应的规定开展相应频次的核酸检测,不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重庆市卫健委12月2日介绍,市民乘坐交通工具只需进行渝康码查验,但进入公共场所需要72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市民进出本人居住小区、院落,只需出示渝康码绿码即可。
十一、四川成都
成都市卫健委11月30日介绍,居民出入小区、院落只需要出示自己的健康码,不再出示核酸阴性证明。
12月2日起,成都市民出示健康码绿码,测体温、扫场所码,即可进入公共场所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再查验核酸检测证明。
进入医疗机构,需按医疗机构规定出示核酸阴性证明。
十二、西藏拉萨
12月4日起,拉萨逐步恢复城市公交运营线路。乘客须全程佩戴口罩,经扫车辆场所码、查验健康码、行程码、核酸结果(48小时以内)并测体温后上车,隔位就座。
十三、新疆乌鲁木齐
12月5日上午,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会上通报:
除高风险区市民朋友和物资保供等闭环作业高风险区岗位从业人员,仍需按要求参加核酸检测外,不再开展常规核酸检测。
进出居民小区,进入各类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不再查验核酸报告。
市民通过互联网平台或者药店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抗生素4类药品,不再查验核酸报告和实名登记信息等。
从这一系列的措施调整中可以看出,层层减码正在推进。
层层减码之后,会出现大规模感染吗?会发生医疗挤兑吗?
临时管控区解除管控、调整密接者隔离与判定规则、核酸检测时效要求放宽,部分人员不再要求进行核酸检测,公共交通不再查验核酸检测结果等。
实施了更为精准和科学的防控措施之后,大家又有了新的担忧:
一、会出现大规模传播吗?
在广州倡导“按需检测”后,就有很多网友担心,这样会不会导致社会面出现大规模传播?
广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唐小平表示:
广州全面准确完整贯彻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优化疫情防控工作“20条”的相关要求,优化完善疫情防控措施,并不等于“躺平”,而是结合不同时期疫情形势特点,变得更加科学精准,封控管理措施可以精准到楼栋,也一般不开展全员核酸。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毒力已经明显减弱。我有些朋友也感染了新冠病毒,不需要特殊治疗就康复了。我认为广大市民不需要太恐慌,即便是感染了,也应该沉着应对。
不过,还是有很多网友担忧:如果感染者者一直不做核酸,一直在社会面活动,引起疫情传播该怎么办?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畔介绍,大家担心这个问题是很正常,但是作为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有一套自己的监测预警网络和体系。一方面,按照国家第九版方案和二十条措施的要求,我们不得扩大核酸检测的范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域核酸检测,不重复检测、不加码检测。当前的核酸检测就是便民的“愿检尽检”,除了高风险区、除了隔离点,除了一些需要开展核酸检测的地方,比如重点人群。
重点人群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是风险人群的监测,风险人群的意思是他暴露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较高,这类人群通常是指快递、外卖、酒店、商场、超市、农贸市场这些地方的工作人员,因为他们的活动范围非常广,接触的人非常多,存在一些潜在的感染可能性,他可能会接触到一些感染者,这是有可能的,风险要高一些。那么我们会对他们开展定期的核酸检测,比如说近段时间我们是每天都检测的,快递小哥还要做抗原,这类叫风险人群。
第二类叫重点岗位人群核酸检测,重点岗位通常是指比如出入境工作岗位,一些跨境的交通工具司乘人员,一些交通的维修、搬运、装卸人员。还有就是医院发热门诊、隔离场所,这些地方都是一些高风险岗位的人员,我们也会监测,也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同时对这部分人我们还是实施的闭环管理。这是对重点人员的监测,我们会主动监测、及早发现可能的感染情况。
第二个就是对医院就诊到发热门诊看病的这部分我们会着重进行监测,我们要对他进行流行病学史询问、症状监测,同时通过开展核酸检测来判断是否有新冠病毒感染的情况发生。
最后还有一个补充的就是刚才说的“愿检尽检”,如果你要出重庆、你要出国或者说还有其他的一些要求,就这部分也是一个补充。不过大家也没有必要过度担心,这一套系统是作为流行病学公共卫生方面一个比较成熟的病毒监测预警网络,对于我们及时发现疫情、及时处置疫情是行之有效的,三年来我们都是依靠这么一个监测网络来开展相应的监测。
实际上我们还会对一些环境定期开展监测,举个例子,在进口的物品、一些冷链的场所、环境我们会定期抽检,这样能够保证及时发现疫情、及时处置疫情。
对此问题,“八点健闻”表示,客观上看,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已经经历了一轮大感染浪潮,并且完成了最脆弱人群的高水平疫苗接种工作。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已然形成了免疫鸿沟,考虑到新冠病毒可能已经无法被消灭的事实,中国经历一次大感染浪潮在所难免。
也有专家提出,松动的疫情防控政策必然会带来持续增长的感染者,这可能带来不小的社会冲击,尤其是医疗系统。
冯子健在接受专访时也提到,未来一个时期公众感染的风险会大大增加,建议未完成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接种的人员要尽快接种疫苗,尤其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要尽快接种。在疫情上升阶段,防重症也可以缓解医疗资源紧张。
截至2021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7亿。根据新加坡的最新数据,有疫苗保护的60-69、70-79、80岁以上的老人感染死亡率分别是0.014%、0.064%、0.54%;无疫苗保护的三个年龄段老人感染死亡率分别是0.19%、0.29%和2.5%。而我国未完成接种的三个年龄段老人分别约为2264万、1616万、1400万。因此,加快推进老年人疫苗接种十分重要。
特别是如今春节将至,这轮感染带来的冲击将是不小的挑战。
二、会发生医疗挤兑吗?
在广州倡导“按需检测”后,就有许多人担心:如果感染的人群大规模增加,会不会发生医疗挤兑?
广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唐小平表示:
接下来疫情防控工作最重要的是疫苗接种。老年人基础疾病多,感染后有可能使得基础疾病加重。新加坡的老年人疫苗接种率高,放开以后没有出现医疗资源挤兑。但广州目前的老年人疫苗接种比例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提升上去以后,我相信不会发生医疗资源挤兑。此外,小孩、学生接触人群较多,容易感染,也应该加强疫苗接种。这些重点人群保护好,其他人是不怕的。
另一方面,广州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做到未雨绸缪,近期正在研究加强定点医院、亚定点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ICU)建设,进一步提升重症病例的治疗能力。用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做好这些准备,我相信广州有能力应付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换一个角度看,季节性流感流行的时候,可能有20%的人都被感染了,但也很少发生医疗资源挤兑,就是因为年轻人、儿童的重症比例都非常低,不会占用太多社会医疗资源。因此,避免发生医疗挤兑的关键还是加强老年人的预防接种工作。
12月3日,中华预防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冯子健接受澎湃新闻专访,针对医疗挤兑问题,他表示:
如果将来调整了防控策略或防控目标,我们将难以避免地会经历这样的疾病传播高峰,它必然会对医疗系统形成很大的压力。这可能是很多地方都难以避免的情况,这是可以预期的。
如果到那时候,我们就要采取一些压低疫情高峰,减轻医疗系统压力的公共卫生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是增加人际距离、减少人员流动性,包括减少人群聚集性活动、减少堂食、减少大型商超的开放时间和人数限制。
到了一定程度,如果有必要,也可能要实行短暂的非关键岗位人员居家办公等措施,这些可能都要视地方经历疫情的强度和医疗资源压力,采取不同强度、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来压低高峰,减轻对医疗系统的压力。
不过,就当前情况而言的话,消除大家对新冠疫情的恐慌,和对所谓的“长期并发症”的错误认知也及其重要。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彭志勇表示,“感染新冠并不可怕。把老百姓的恐慌心理打消了,就不会发生医疗挤兑。”
层层减码之后,医疗机构该如何应对?
12月3日,在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下,上海市医院协会、上海市院内感染质量控制中心、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组织开展了上海市医务人员感染防控专项培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胡必杰教授做了“医疗机构如何科学应对奥密克戎疫情”的演讲。
胡必杰指出,当前,应全力避免医务人员涉疫减员,守牢医疗机构防线,从而保证医疗机构正常运行,确保充足的医疗力量。同时,重点保护好高龄老人和血液透析、肿瘤化疗等新冠脆弱人群,避免出现大量重型患者。
胡必杰指出,医疗机构需要快速发现、转移和隔离感染者。早期快速识别患者,是新冠感控的基础。只有对可疑病人尽早应用快速精准的病原体检测技术,让临床能够及时辨别是否为新冠病毒感染,医疗机构才能有效精准防控。
奥密克戎具有潜伏期短、传播力强的特性,该变异株经气溶胶传染增多,感染后的无症状和轻症患者多。对医疗结构而言,如何早期发现,也需要与时俱进调整策略。胡必杰举例说,比如在医院门诊入口,红外线测体温的效果很有限,查验健康码、行程码等手段则相对更有效。
胡必杰强调,医务人员平时应加强新冠监测和自我防护,从事急诊、发热门诊、ICU、肿瘤放化疗、血透、血液疾病、老年疾病诊治等工作的医务人员,最好每天做一次核酸检测,尤其是重点岗位,必须完成疫苗接种,并监控抗体水平,抗体水平不够应考虑补充接种疫苗。
同时,如果医务人员感染新冠病毒,他建议尽早优先使用Paxlovid(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等抗新冠药物,缩短排毒时间,尽快回到岗位。他还建议优化新冠诊治相关人员防护级别。“取消防护服,因为许多岗位穿戴隔离衣就足够了,脱掉防护服,有助于减轻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胡必杰说。
医脉通综合自国家卫健委、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重庆发布、澎湃新闻、八点健闻等内容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最新【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 98 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webprojs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