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秋 溪山盛景
取舍是中国画造型最基本的艺术处理手段,山水点景也不例外,如果没有了取舍,山水画的点景也就没有了艺术性可言,如果山水画家不懂取舍,山水画的点景也就淡不上创造。黄宾虹先生曾言:“取舍可由人,取舍不由人”。所谓取舍可由人,是指世间万物在绘画创造中可只取我之所需,不需要者皆可舍去;所谓取舍不由人,是指取舍要以客观对象的典型特征为依据,不可因取舍或借取舍之名主观臆造。山水画点景的取舍,无论繁简,首先要保持客观对象的典型特征,在保留生活物象特质的基础上,对点景之物进行艺术性的加工、概括、提炼。
山水画点景的取舍,首先对具体点景物象而言,要懂得概括与提炼,通过艺术加工,使点景之物的典型特征加以突出与升华。虽刻意经营,但不见雕琢痕迹,融主体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返朴归真,大巧若拙,大成若缺,这既是对自然物象的高度凝练,也是中国画写意性艺术观在点景中的具体体现。
赵春秋 春山访友
其次,山水画点景的取舍,不可因取而求多求全。点景虽小,但却有画眼之意,多而全不仅冲淡了主题,也有相互夺目之嫌,如果无节制,无选择地为点景而点景,不仅不利于对山川本质神韵的表现,也脱离了山水画点景典型性的范畴。点景之物带有破结醒目之妙,所谓“万绿丛中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点景之处的单线洗练正是此意。
赵春秋 春水融融
其三,山水画的点景要有藏有露。露,点景之处物象清晰明了,有醒目之效;藏,点景之处交叉掩映,有含蓄内敛之功。只露不藏,点景之处虽有视觉张力但过于直白;只藏不露,虽可引发视觉联想,但过于隐晦,往往有小家气之嫌。藏露结合,方可张敛有度,常有有变,变中有常,既一目了然,又耐人寻味。使观者产生无限联想,将意境拓展至画外,使露处更加突出,引人注目,使藏处含蓄内敛,变有限为无限。山水画的点景以露为主,以藏为辅,所谓“深山藏古寺”“林下酒旗风”,藏与露的巧妙结合,方可使山水画的点景恰到好处。
赵春秋 万古雄风
其四,山水画点景要与主体协调统一。只有整体的协调,才能利用点景加深对山川本质的提炼。中国山水画的点景,不是刻板机械地再现自然景观,也不是为丰富画面漫无节制地加楼造桥。点景的价值固不在于表现客观中的“真”,也不在于脱离生活、凭空的臆造。完美的点景,应该是客观的“真”与主观的“意”理想化的契合。只有当点景在客观的“真”与主观的“意”的融汇之中,点景才能真正达到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境界,而协调与统一则是对点景最基本的制约。
协调与统一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环境与意境的协调与统一,山水画的点景虽有醒目之功,但山川作为主体,环境与意境的创造是有具体限制的,一山有一山的形貌,一地有一地的特点,点景只有融入山川的大环境中,才能与主体融合无间,对意境创造的表达方可有辅助之功。
表现技法的协调与统一。笔墨技法是中国画最基本的表现语言,作为点景在基本技法上的协调性是不言而喻的。主体工整,点景亦应工细;主体简略,点景亦应概括;笔墨恣肆,点景亦应粗放。意无尽而情有作,点景之处自然空灵通透,天真宛然。
赵春秋 青山碧水可澄怀
其五,点景要强调对比。点景之处强调对比,与协调统一并不矛盾。协调与统一是对整体布局与气韵的制约与把握,对比则是对协调与统一的深化。没有对比的协调与统一,势必是简单化的,尤其是山水画的点景常常是通幅山水画的画眼之处,对比就显得尤为重要。点景的对比,大致包括粗与细的对比,工与放的对比,墨色浓与淡的对比,色彩冷与暖、厚与薄的对比等等,至于对比如何既突出主体,又融合于整体的和谐之中,则既取决于作者个人好恶,更取决于艺术修养了。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最新【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 98 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webprojs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