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经向大家介绍了如何构建信令服务器。但构建的信令服务器是如何工作的?哪些消息需要信令服务器控制和中转?这些此前并没有做详细的说明,而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做详细的讨论。
另一方面,在真实的网络中,WebRTC是如何进行NAT穿越的呢?如果穿越不成功,我们又该如何保证用户服务的呢?这些知识也将在本文中给出答案。
信令
WebRTC 信令控制的架构图如下所示:
信令服务器用于交换三种类型的信息:
会话控制消息:初始化/关闭,各种业务逻辑消息以及错误报告。
网络相关:外部可以识别的IP地址和端口。
媒体能力:客户端能控制的编解码器、分辩率,以及它想与谁通讯。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讨论一下这三类消息:
会话控制消息
会话控制消息比较简单,像房间的创建与销毁、加入房间、离开房间、开启音频/关闭音频、开启视频/关闭视频等等这些都是会话控制消息。
对于一个真正商业的WebRTC信令服务器,还有许多的会话控制消息。像获取房间人数、静音/取消静音、切换主讲人、视频轮询、白板中的画笔、各种图型等等。但相对来说都是一引起比较简单的消息。
在我们之前的例子中,服务端只处理了一个会话消息 create or join,即房间的创建与加入消息。代码如下:
...
socket.on('create or join', function(room) {
var clientsInRoom = io.sockets.adapter.rooms[room];
var numClients = clientsInRoom ? Object.keys(clientsInRoom.sockets).length : 0;
if (numClients === 0) {
socket.join(room);
logger.debug('Client ID ' + socket.id + ' created room ' + room);
socket.emit('created', room, socket.id);
} else if (numClients === 1) {
io.sockets.in(room).emit('join', room);
socket.join(room);
socket.emit('joined', room, socket.id);
io.sockets.in(room).emit('ready');
} else { // max two clients
socket.emit('full', room);
}
});
...
该代码的逻辑非常简单,当收到 create or join 消息后,判断房间里当前人数,如果房间里的人数为 0,说明是第一个人进来,此时,需要向连接的客户端发送 created 消息;如果房间里的人数为 1,说明是第二个人进来,需要向客户端发送 joined消息;否则发送 full 消息,说明房间已满,因为目前一个房间最多只允许有两个人。
网络信息消息
网络信息消息用于两个客户端之间交换网络信息。在WebRTC中使用 ICE 机制建立网络连接。
在WebRTC的每一端,当创建好 RTCPeerConnection 对象,且调用了setLocalDescription 方法后,就开始收集 ICE候选者 了。
在WebRTC中有三种类型的候选者,它们分别是:
主机候选者
反射候选者
中继候选者
主机候选者,表示的是本地局域网内的 IP 地址及端口。它是三个候选者中优先级最高的,也就是说在 WebRTC 底层,首先会偿试本地局域网内建立连接。
反射候选者,表示的是获取 NAT 内主机的外网IP地址和端口。其优先级低于 主机候选者。也就是说当WebRTC偿试本地连接不通时,会偿试通过反射候选者获得的 IP地址和端口进行连接。
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在上面这幅图中可以看到,WebRTC通过 STUN server 获得自己的外网IP和端口,然后通过信令服务器与远端的WebRTC交换网络信息。之后双方就可以尝试建立 P2P 连接了。
以上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 P2P NAT 穿越。在WebRTC内部会探测用户的 NAT 类型,最终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 NAT 穿越。不过,如果双方都是 对称NAT 类型,是无法进行 P2P NAT 穿越的,此时只能使用中继了。
中继候选者,表示的是中继服务器的IP地址与端口,即通过服务器中转媒体数据。当WebRTC客户端通信双方无法穿越 P2P NAT 时,为了保证双方可以正常通讯,此时只能通过服务器中转来保证服务质量了。
所以 中继候选者的优先级是最低的,只有上述两种候选者都无法进行连接时,才会使用它。
在 WebRTC 信令服务器端,收到网络消息信令,即 message 消息时,不做任何处理,直接转发。代码如下:
socket.on('message', function(message) {
socket.broadcast.emit('message', message);
});
客户端接收到 message 消息后,会做进一步判断。如果消息类型为 candidate,即 网络消息信令时,会生成 RTCIceCandidate 对象,并将其添加到 RTCPeerConnection 对象中,从而使 WebRTC 在底层自动建立连接。 其代码如下:
socket.on('message', function(message) {
...
} else if (message.type === 'candidate') {
var candidate = new RTCIceCandidate({
sdpMLineIndex: message.label,
candidate: message.candidate
});
pc.addIceCandidate(candidate);
} else if (...) {
...
}
});
交换媒体能力消息
在WebRTC中,媒体能力最终通过 SDP 呈现。在传输媒体数据之前,首先要进行媒体能力协商,看双方都支持哪些编码方式,支持哪些分辨率等。协商的方法是通过信令服务器交换媒体能力信息。
WebRTC 媒体协商的过种如上图所示。
第一步,Amy 调用 createOffer 方法创建 offer 消息。offer 消息中的内容是 Amy 的 SDP 信息。
第二步,Amy 调用 setLocalDescription 方法,将本端的 SDP 信息保存起来。
第三步,Amy 将 offer 消息通过信令服务器传给 Bob。
第四步,Bob 收到 offer 消息后,调用 setRemoteDescription 方法将其存储起来。
第五步,Bob 调用 createAnswer 方法创建 answer 消息, 同样,answer 消息中的内容是 Bob 的 SDP 信息。
第六步,Bob 调用 setLocalDescription 方法,将本端的 SDP 信息保存起来。
第七步,Bob 将 anwser 消息通过信令服务器传给 Amy。
第八步,Amy 收到 anwser 消息后,调用 setRemoteDescription 方法,将其保存起来。
通过以上步骤就完成了通信双方媒体能力的交换。
上以就是信令服务器应该处理的所有消息,这些消息组成了信令服务器最基本的信令,每一个都必不可少,否则的话双方就无法进行最终的通信了。
在WebRTC 通讯时,光有信令是远远不够的。因为 WebRTC真正要传输的是媒体数据,信令只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在WebRTC中他会尽可能地通过P2P进行数据的传输,但在 P2P穿越不成功时怎么办呢?
那就需要通过媒体中继服务器进行媒体数据的转发,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如何搭建媒体中继服务器吧。
搭建 STUN/TURN
在公网搭建一套 STUN/TURN 服务并不难。首先要有一台云主机,云主机的话我就不做介绍了,大家去某个云厂商购买就好了。
目前比较流行的 STUN/TURN 服务器是 coturn,使用它搭建 STUN/TURN 服务非常的方便。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它的基本步骤:
获取 coturn 源码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coturn/coturn.git
编译安装
cd coturn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coturn
sudo make -j 4 && make install
配置 coturn
网上有很多关于 coturn 的配置文章,搞得很复杂。大多数人都是从网上拷贝转发的,其中有很多错误。其实只要使用 coturn 的默认设置就可以了,我这里整理了一份,如下:
listening-port=3478 #指定侦听的端口
external-ip=39.105.185.198 #指定云主机的公网IP地址
user=aaaaaa:bbbbbb #访问 stun/turn服务的用户名和密码
realm=stun.xxx.cn #域名,这个一定要设置
所以,只需将上面 4 行配置项写入到 /usr/local/coturn/etc/turnserver.conf 配置文件中,你的 stun/turn 服务就配置好了。
启动 stun/turn 服务
cd /usr/local/coturn/bin
turnserver -c ../etc/turnserver.conf
测试 stun/turn 服务
打开 trickle-ice ,按里面的要求输入 stun/turn 地址、用户和密码后就可以探测stun/turn服务是否正常了。
以我们的配置为例,输入的信息分别是:
STUN or TURN URI 的值为: turn:stun.xxx.cn
用户名为: aaaaaa
密码为: bbbbbb
测试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该服务提供了 stun(srflx)和turn(relay)两种服务。
STUN/TURN布署好后,我们就可以使用它进行多媒体数据的传输了,再也不怕因为 NAT 和防火墙的原因导致双方无法通信的问题了。
小结
本文首先向大家详细介绍了 WebRTC 三种类型信令消息的控制与交换。然后给出了 STUN/TURN 服务器的布署、配置以及如何进行测试。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STUN/TURN的布署虽然非常简单,但像 WebRTC 一样,其背后的原理却很复杂。由于篇幅的原因,我这里并没有向大家做详细的介绍,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将其做为了一切入点进行深入的研究。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最新【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 98 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webprojs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