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倾诉:小明(化名)是一名四年级的小学生,疫情之前,他的性格挺活泼、挺开朗的,和同学们的关系也很好。然而复课之后,他并没有像其他小伙伴们一样那么开心,而是变得少言寡语、闷闷不乐。疫情期间自己在家上网课时,我就发现他有一些异常的表现:比如,老师上课时,他会突然发出尖锐的“咳咳”声,打断了老师的授课。老师曾经在课堂上制止过他的行为,但碍于是网络授课,他的举动对其他人影响不大,老师就没再多说,我们也没把这件事太当回事。

后来,小明又多次在课堂上发出怪叫,而且学习效率也不高,老师认为他是故意在搞恶作剧,以引起老师的注意,就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我们得知这事后也非常气愤,认为他是在调皮捣蛋,并且也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然而,小明不但没有改掉尖叫的毛病,又添了频繁眨眼的问题。为了纠正他的行为,我们制定了各种措施,但都收效甚微。学校复学后,小明出现了明显的厌学情绪,他拒绝去上学,也不想在家学习,我们怎么劝都没用,无奈只好带着小明来看心理医生。真不知道孩子这是怎么了? 小明妈妈

通过接诊,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儿少科主任医师田博得知,早在数年前,小明就有频繁挤眼的行为,后来逐渐发展为耸肩,甚至出现频繁的怪叫。田博主任指出,小明频繁地挤眉弄眼、耸肩怪叫并非淘气调皮所致,而是儿童青少年常见的一种精神障碍,即抽动障碍。抽动障碍一般表现为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甚至运动和发声联合抽动。在休息不好、心理压力大、紧张等状态下,这些症状就会更加明显。对于以上行为,大多患儿难以进行控制,即使短暂地控制住了,也会在某个时间再爆发出现这些行为。

得知孩子的行为是由于病态而引起的,小明的父母非常难受。田主任对小明及其父母进行了解释,消除了他们内心的疑虑,并对小明父母进行了家长教育,制定了完整的治疗计划以帮助小明摆脱烦恼。

挤眉弄眼的人什么性格_挤眉弄眼的意思解释_挤眉弄眼

抽动行为一定要早发现、早识别、早干预

田博主任指出,系统的药物干预和辅助行为训练及家长教育能够有效缓解抽动症状,从而改善继发的一系列行为、情绪问题。由于相当一部分的抽动障碍是进展的,如小明一般,因此早期发现抽动行为并早期识别和干预很有必要。

抽动障碍一般发生于学龄前至学龄期,很多孩子在学龄前期不明显,而在学龄期随着课业的增加,压力的增大逐渐显现,像小明一样,症状发展到一定程度影响到了正常的学校生活,孩子会因此出现自卑、自责、厌学,甚至抑郁等表现。

挤眉弄眼的意思解释_挤眉弄眼的人什么性格_挤眉弄眼

总的来说,抽动障碍大体会造成以下一些危害:

一、发育畸形:长期的抽动会使患儿抽动部位肌肉畸形或僵化;严重者甚至会影响到骨骼的正常发育。

二、心理问题:抽动发作时常常被同学、朋友等嘲笑,患儿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久而久之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从而产生更多的心理障碍。

挤眉弄眼_挤眉弄眼的意思解释_挤眉弄眼的人什么性格

三、学习困难:抽动发生时会导致注意力分散,严重的抽动会导致注意力根本无法集中,学习成绩下降,影响学业。

四、品行障碍:青少年期除了是孩子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自我意识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严重反复的抽动会影响孩子正确的品行发展,从而会导致部分患儿发展成为品行障碍。

儿童和父母不要焦虑紧张

尽快治疗抽动障碍,就可以让学龄期儿童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这个年龄段的主要成长任务中。田主任说,在这个年龄段,儿童要学会克服困难进行学习的方法,也要学会如何与同伴相处,建立自己的社交脉络,这对今后人生发展至关重要。父母在这个时期要担负起重要的角色功能,应注意给孩子妥善安排日常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紧张疲劳,适当参加一定的体育和文娱活动,使其尽量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之中。

家长要尽量陪伴孩子共同成长,了解孩子的烦恼并试图理解他、帮助他。同时,心理治疗也是很重要的环节,儿童和父母不要焦虑紧张。对儿童的抽动表现可以采取不理睬的态度,使症状逐步减弱、消退。不要反复不断地提醒和责备孩子,否则会更加强化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抽动更加频繁。努力分散儿童注意力,引导孩子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最新【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 98 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webprojs_com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