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诗词歌者对情感的表达,从来不习惯直叙胸臆,也从来不会很直白地去说,我或喜,我或哀,或欢欣愉悦,或依依不舍,诗人们总会把情感去托付给一些景物,通过寓情于景,既先对景物的进行描写,再以此来委婉地传达心中情感。
在唐诗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是寓情于景的千古名篇,读起来既显得含蓄,又十分感人。
而作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的白居易,对于寓情于景的写诗方法,自然也是运用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就像他在少年时期写出的一首成名作《赋得古原草送别》,便足以证明。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是一首应考诗,是白居易参加科举时所作的诗篇。诗中通过对景物(古原草)的描写,来表达出友人间离别之情,野草有多茂盛,离情也就有多深厚。
开头二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诗人抓住野草茂盛的长势,以及野草春荣秋枯的特点展开描写。“离离”二字,点出野草茂盛的状态,极富画面感,同时也含蓄地说出送别的心境,如同“离离”的春草,满满当当的都是不舍。
接下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则是从野草顽强的生命力这个角度来展开叙述,野火也不能摧毁春草,等到春风一来,又会随风而生。其实这里暗含对友人无穷无尽的思念之情,就如同春草去了还生,无法释怀。
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写出野草接天连城的壮阔景象,是一个远景描写。一个“侵”字,一个“接”字,便点出野草叶蔓相连,无边无际的景象,同时友人间的那无边无际,难以形容的离情,也隐喻其中。
至此,一首只有8句的诗,已经用去了6句的篇幅,而这6句当中几乎全部在描写古原草,可谓在景物上下足了功夫,也用足了感情,假如单看这前面的6句诗,不失为一首写景咏物的佳作,但诗的题目中有送别二字,也就是说此诗离不开送别。
那么,白居易又是怎样彰显全诗的送别主题呢?诗人在最后两句说,“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一笔直击送别主题,令人有迂回曲折,柳暗花明的感受,正是由于前面篇幅中,所做的大篇铺垫,才让后面的送别之情更加浓厚,从而达到感染读者的效果,纵观全诗,在写法上寓情于景,在情绪上十分感人,说它是白居易的成名作,应当之无愧。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最新【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 98 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webprojs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