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复兴儒学思潮推向高峰的韩愈实为一位人才学大家。其关于教育方面的主张,见诸《原性》、《师说》、《进学解》等经典篇章之中。涉及教育之作用、目的与内容、学习方法、师道思想、人才问题等。
韩愈因谏阻唐宪宗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世称韩文公。毛泽东对韩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指出:“韩愈的古文对后世很有影响,写文学史不可轻视他。”
韩愈热心于教育事业。他曾两次任国子博士,一次任四门博士,一次任国子祭酒。昌黎先生“指授”过的学生,皆称“韩门弟子”。
教育的内容
韩愈认为,教育对上品的人和中品的人是起作用的。对上品的人来说,“就学而愈明”;对中品的人来说,“可导而上下”;至于下品的人则是“畏威而寡罪”,即用刑法来统治,使他们畏惧而少犯罪。他确认上品和下品的差别是固定不移的,所谓“其品则孔子谓不移也”。
韩愈认为教育之目的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明先王之教。如韩愈在《原道》中说:“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手己,无待于外之谓德。其文,《诗》、《书》、《易》、《春秋》;其法,礼、乐、刑、政……其为道易明,而其为教易行也。”在德育方面,教育之内容包括仁义道德;在智育方面,包括《诗》、《书》、《易》、《春秋》;在政治教育方面,包括礼、乐、刑、政。概而言之,韩愈极力主张使受教育者继承与发扬儒家的“道统”。
韩愈思想中有不少儒家的东西,同时存在一些离经叛道的东西,有许多唯心主义的东西,亦有不少唯物主义的东西。但总体而言,适合于当时社会发展的思想占主导地位。这样的思想状况,决定了他教育思想的复杂多元。
学习方法
《进学解》本是一篇抒愤之作,但韩愈未拘泥于个人的进退得失,而是从进德修业的高度立意,使其成为一篇阐发自己人才学见解的重要文章。
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进学解》)
韩愈在《进学解》这篇文章中,对学习方法提出了诸多真知灼见,诸如:一、“业精于勤”,“行成于思”。韩愈告诉学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就是说,一个人在学业方面要达到“精”的程度,就要靠勤奋学习,如果整天嬉戏,就会使学业荒废;一个人要在德行方面有所“成”,就要勤于思考,如果只是随随便便,德行就会被毁掉。二、“贪多务得”,提要钩玄。韩愈说:“贪多务得,细大不捐。”“俱收并蓄,待用无遗。”意思是说,知识不分大小,越多越好,广泛收集,为我所用。这说的是要博。但博,并不是漫无边际地杂学,所以韩愈又说:“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也就是说,阅读资料一类的书籍,一定要提出它的要点;阅读理论一类的著作,一定要探求它深奥的道理。这说的是要约。总之,做学问,既要博,又要约,既要多学,又要掌握其要领,领会其精神实质,这样才能融会贯通,达到精的程度。三、“沉浸醲郁,含英咀华”。韩愈要求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时,要能钻进去,沉浸在文章的浓厚芬香之中,咀嚼文中的精华,琢磨和领会文章的核心意思,他一向反对那种不求甚解的学习态度。
如上三条,“业精于勤”,“行成于思”;“贪多务得”,提要钩玄;“沉浸醲郁,含英咀华”当为学人永远的遵循。《进学解》不足千字,后人经常引用或经压缩而成的语汇,就有十几句,如此多的语汇流传不衰,可谓古今罕见。
师道思想
韩愈的论说文《师说》针对当时士大夫阶层耻于从师、轻视学习的社会风气,开篇便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的中心论点,接着层层深入,借用古今、幼长、下层艺人与上层官僚等多方位的对比,从正反两方面论“必有师”的道理,提出了崭新的师道思想: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是不同流俗的一篇力作,言为师之道与择师之法,气激语促,逻辑力特强。文中强调能者为师,既赋予“师”以“传道、授业、解惑”的具体职责,又打破了传统师法森严的壁垒,把老师与弟子的关系社会化了。柳宗元读此文后称韩愈“抗颜为师”,以致被世俗目为“狂人”,可见此文所蕴含的勇力胆魄及其对流俗的冲击力量。
韩愈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并以古代学者从师学习的经验来证明自己的诊断精准。为了宣扬“师道”,扭转风气,韩愈“不顾流俗,犯笑侮”,“抗颜为师”,“作《师说》”。
论教师之职责,韩愈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谓“道”,即儒家的“孔孟之道”。
韩愈以为,不能以社会地位、资历作为选取教师的标准。主张不管地位高低,不论年纪大小,道理在哪里,教师就在哪里。曾言:“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圣人无常师”。他引用孔子“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的名言,称只要谁有一技之长,就可拜他为师,也就是能者为师。其论含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因素,富启发性。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古人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家发展的基础在教育,教育发展的关键在教师。全社会应大力倡导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不管多大的官,对老师都不应当摆架子,都应当心怀敬意,应当尊重他们。
人才问题
韩愈杂文中最可瞩目的是那些嘲讽现实、议论犀利的精悍短文,其形式活泼,不拘一格,具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颇有影响。短文中最为人称道的是《杂说四》: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文章通篇以马喻人,表现了作者对人才受压抑的悲愤,构思精巧,寄慨遥深。韩愈高度重视要善于识别人才。在《杂说四》中说,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能出现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而伯乐是不常有的。所以虽然有好马,恰巧在庸人手里受委屈,一个接一个地死在马槽里,不能因日行千里而出名。这是因为社会上缺少识别人才的人,所以难于发现人才。
韩愈嘲笑那种不识人才之人。鞭打马,打得不合理,喂不饱它,不能发挥马的能力;马叫,而不知道它的意思。这种人反而拿着鞭子靠近马喊道:“天下没有千里马!”这个比喻是讽刺那种不善于识别与培养人才的人,既可怜又可叹!反之,只要善于识别和培养人才,人才就会脱颖而出。韩愈针对时弊写下上文,为怀才不遇的人鸣不平,对统治者用人唯亲的政策,进行了有力抨击。(邓 涛)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最新【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 98 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webprojs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