黮黯怎么读_黮黯_黮

诗歌鉴赏,没感觉?

不妨好好想想这样几道诗歌鉴赏题。

2022年全国甲卷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画眉禽

文同

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

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

14.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欧诗和文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

B. 欧诗所写的画眉鸟在花木间自由飞行,文诗中的画眉鸟则在笼中饲养。

C. 欧诗认为鸟笼内外的画眉鸟,其鸣叫声有差别,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

D. 欧诗中的“林间”与文诗中的“千岩万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

15. 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这道题值得我们揣摩的是——叙事视角问题。诗,在叙事;叙事有叙事视角问题,欧诗的叙事视角较为清晰,“百啭千声”的是画眉,“锁向金笼听”的是画眉,笼中的画眉“不及林间自在啼”,因此,这首诗的叙事视角是画眉。

文诗隐藏着一个叙事主体—我—同时整首诗是一个非常完整的叙事结构,我感觉“尽日闲窗生好风”,我听到“一声初听下高笼”,我感觉好像在“千岩万壑中”。这首诗是写诗人的感受,其叙事视角是诗人自己。

叙事视角是读懂诗歌的第一个阅读元素,是常识,但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来说,好像并不具备这这一意识。

2020年全国Ⅱ卷

读 史

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①闇:蒙昧,糊涂。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B. 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功立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C. 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

D. 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

15. 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

这道题值得我们揣摩的是——叙事主体意识。

读一首诗要弄清楚谁为叙事主体,何为叙事对象,这都非常重要。这里的叙事主体是史书,诗人认为历史书上的记载并不真实,历代高贤的事迹难以真实呈现。选项B阐释为历代高贤终不免淹没无闻的结果。这个命题角度非常“狡猾”,因为,诗中所写是史书记载不详,难呈原貌,这样必然导致有些事迹无法留传,因此而淹没无闻,这个推理似乎顺理成章。但需要注意的是,诗题是“读史”,叙事主体是史书,写作目的是对史书的评价,不是对高贤命运的评论感叹,原诗,没有涉及高贤命运这个话题。

这里给考生重要提示:保持叙事主体明确,叙事范围界限分明。

同样,很多考生叙事主体的意识也似乎并不明朗,对此模糊不清的考生只能凭感觉乱猜了。

2023年全国甲卷

临江仙

晃补之

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

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

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

15.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6分)

这道题值得揣摩的是——叙事场景的转换

从“绝妙”这个极度夸张的评语来说,应该不仅是指它的景物描写得多么生动出色,而是另有奥秘。可是这个奥秘是什么呢?

其实,这个奥秘就是能否读懂词人的内心世界,或者具体地说是能否读明白写作的思维状态、路径,再进一步说,就是能否读出叙事场景的转换。

这首诗无非是表达好友即将离去,自己无比珍惜的心情。读诗的奥妙不在于读懂了这样的大意,而在于能读懂作者内在情感变化曲线图,呈现为外在的表现,就是叙事场景的变化。

“身外闲愁”是指烦人世事,“就中欢事常稀”,写个人内在心事;从外到内皆愁苦。“明年应赋送君诗”,实际上,离明年还有段距离,可是在内外交困的状态中,词人的愁绪极早地到来,把远在明年的离别之愁也拉到眼前,这是以虚事写实愁;为了强化愁,再把愁细分缕析,要从“今夜算起,数一数到明年的分别还有多少时间,这样一来,等于把愁绪一天一天地累加上去,愁绪被数量化形态化,好像离别即在眼前,愁绪不堪负担。

细读上片,从外到内是一层;从虚到实是一层;从总到分是一层。经过三个层次的叠加,愁的内涵无比丰富。

如何安慰这愁绪?唯有杜康。在上片的基础上,词人深情表白,今生理解我的人唯有你。这是对上片种种情绪的一个总结。到此,情绪过程非常完备了,但词还没写完,该写些什么内容呢?那就是畅想未来。既然“相会几多时”,那就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吧!

于是从未来着眼,发出了邀请,“东溪春近好同归”,“春近”,是说春还未到来,等春天到来的时候,我们一同去游玩,同去同回,那该多么畅快啊!因此,后面两句景物描写则是一种想象中的景象,用极美的景致来表达对与友一起游玩的渴望,当然也是对两人感情的渲染。

关键是他想象了什么呢?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首先,这确实是早春的非常美的景致,美景的核心是宁静与优雅。垂柳倒影,春光渐浓;雪融梅谢,一片欣欣向荣,这样的情景一扫前文的一片愁绪,给人以希望、欢快!因此,这两句情景是作者依据内心情绪描绘出来的愿景。

对于一身愁绪的词人来说,这是他多么渴望的人生状态呢?而这种状态是离不开好友相伴相陪的,因此,也自然地透露出友情的珍贵与不舍。这两句的妙处在于它通过非现实的情景描写来表达作者心愿,同时又改变了情绪氛围,提振全篇。

以上三道题都关乎到诗歌中的叙事,把叙事过程读明白了,诗也就基本读懂了;诗基本读懂了,题也就没难度了!因此,这二十天拿出一两天集中整理归纳出高考试题里诗歌叙事元素的类型,形成诗歌阅读的整体认识,这对高考无疑具有重要价值!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最新【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 98 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webprojs_com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