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为了加强江西的革命力量,委派江西省最早的同盟会员之一、长期担任自己秘书的杨赓笙(1869-1955,号咽冰,江西省湖口县三里乡上杨村人)回乡工作。杨赓笙回江西后,出任省议员,与江西都督李烈钧将军(1882—1946,原名烈训,字协和,号侠黄,江西九江人)志同道合,相交莫逆。

李烈钧和杨赓笙在江西履职期间在民众中享有较高的威望,深为通过玩弄权术当上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所忌,1913年6月袁世凯下令免去了李烈钧的江西都督职务,杨赓笙同时遭受迫害去职。不久,广东都督胡汉民和安徽都督柏文蔚亦被袁免职。在这以前,袁世凯还派人刺杀了著名国民党人宋教仁。

袁世凯的所作所为,使孙中山先生认识到“袁氏将拨专制之死灰,而负民国之付托”,严正指出“代表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者实为袁世凯”,并力主武力解决。

为商量讨袁事宜,孙中山先生在上海召集国民党重要成员开会,李烈钧将军应邀参加会议,杨赓笙则回到故乡江西湖口县,积极开展讨袁的相关准备工作。

李烈钧将军在上海参加完相关会议即兼程赶到湖口,与杨赓笙密商讨袁事宜,并确定从湖口县发难,起义讨袁。

在湖口县起义讨袁,主要是因为湖口县踞长江与鄱阳湖之间,地势险要,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且是杨赓笙的故乡,他多年在此从事革命活动,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民心可用。李烈钧还在上海参加孙中山先生主持召开的讨袁会议时,杨赓笙就为了护国讨袁,毁家纾难,将家产悉数变卖,捐助军饷,进行周密的准备;在这期间,袁世凯曾派其死党王芝祥前来游说拉拢杨赓笙,被其当面斥责:“头可断,血可流,吾人附袁殆不可得。”王芝祥只好悻悻而去。

1913年7月10日,李烈钧将军在湖口正式就任江西讨袁军总司令,杨赓笙任讨袁军总司令部秘书长,通电全国,宣布讨袁。同时召开军事会议,部署讨袁的军事行动,派江西混成旅旅长方声涛为右翼军司令,派江西第一师一旅旅长林虎为左翼军司令,另派水巡总监何子奇为湖口守备司令,派李明扬为湖口炮台总台长。

为了鼓舞起义军士气和号召全国人民响应义举,杨赓笙亲自撰写了《江西讨袁军总司令檄文》,历数袁世凯“乘时窃柄,帝制自为,暗杀元勋,弁髦约法,擅借巨款······以兵威劫天下”的滔天罪行,宣布以“保卫共和,驱除民贼”为目的,指出湖口起义是“反对专制”的正义战争,号召国民“亟起自卫,为天下共击之”。这篇檄文公布后到处流传,争诵一时,影响很大,不仅当时全国各大报竞相登载,外国报刊也摘要发表。人们称赞这篇檄文写得“气势磅礴”,“惊天地而泣鬼神”,“使袁贼丧胆”,“足可与唐朝骆宾王写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先后媲美。”据湖口起义者之一、原任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德珩同志在1981年10月6日《人民日报》上写的一篇文章中回忆说:“出自杨赓笙手笔的《江西讨袁军总司令檄文》写得慷慨激昂,大义凛然,使人深受感动。”

湖口高举讨袁义旗后,江苏、广东、福建、湖南、四川等省纷纷响应,一时民气为之大振,但由于种种原因,各地起义军始终未能连成一气。湖口起义初期,革命军士气旺盛,连战皆捷,后由于敌众我寡,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终归失败。李烈钧将军和杨赓笙等湖口起义领导人被袁世凯定为“乱党”头子,悬重金捉拿,李烈钧将军和杨赓笙1913年9月被迫流亡日本,徐图后举。当时,杨赓笙在群众掩护下微服过江,抵北岸后曾沉石于江,并起誓说:“沉石于江,意志如钢,不灭袁贼,永不还乡。”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最新【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 98 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webprojs_com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