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的佳人是美的,
这美是小家碧玉,是环肥燕瘦,亦是倾国倾城。
昔日佳人喜簪钗钿珮,
于是这美又是鬓边显绝代风华,发上簪雍容华贵,腰间系温文尔雅。
古时美人看到了配饰中晕开的璀璨炫目,
亦在千年之后轻触那传统饰品古典的高雅。
中国古代常见的女性饰品多种多样,
常见的有笄、簪、钗、璎珞、华胜、钿、梳篦、抹额、步摇、禁步等。
笄
《说文》:“笄,簪也。”作为簪子的鼻祖,笄是古人用以挽住长发或固定帽子的饰品。而女子年满十五岁时结发,以笄贯之,此之谓及笄。同时也就意味着女子十五岁时成年可以许嫁,若未许嫁待到二十岁时也要行及笄之礼。
簪子
又称簪、发簪、冠簪,由笄发展而来,用以挽发固冠发饰。
其前端雕刻有不同的形状并缀以珠宝、玳瑁等装饰。
不似步摇的晶莹灵动,亦没有璎珞集百宝八珍的华贵。
簪子更像是一位不施脂粉的女子,从江南氤氲的水雾中走来,简约大方又不失古朴典雅。
有关于簪子的趣闻亦有不少。汉代文官为了方便记事,干脆将笔簪于发上,后演变为簪笔。而簪笔也逐渐成为汉代文官的代名词。
钗
妇女的一种首饰,由两股簪子合成。“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
钗在古代既是一种饰品,又是寄情之物。古时恋人或夫妻在离别之际,女子便会将钗一分为二,一半赠予对方,一半留予自己,待到相见之日,再将其合二为一。
白居易《长恨歌》中: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两句诗更是通过分钗写出了唐玄宗爱而别离、求而不得的痛楚。
璎珞
璎珞原为古代印度佛像颈间的一种装饰,后来随着佛教一起传入我国,唐代时,被爱美求新的女性所模仿和改进,变成了项饰。
《妙法莲华经》记载用“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真珠、玫瑰七宝合成众华璎珞。”寓意“无量光明”。不难想象一条璎珞上的珠宝之多,亦可见其繁杂华贵的形制。
华胜
古代妇女的一种花形首饰。
《释名·释首饰》:“华胜:华,象草木之华也;胜,言人形容正等,一人著之则胜,蔽发前为饰也。”
此外,我们所熟知的戴胜鸟亦是源于华胜的形象。
它被称作戴胜,正是取头戴华胜之意。
钿
钿是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以金花、点翠、宝石、多种名贵珠宝嵌之。不同于簪钗等用以挽发固冠的发饰,钿可直接插入挽好的发髻,起装饰的作用。
钿又有凤钿、满钿、半钿三种。凤钿以点翠穿珠之饰九块,满钿七块,半钿五块。且凤钿多为新妇所用,其他皆用满钿,而孀妇及年长妇人则配用半钿。
梳篦
梳篦又称栉,是中国古代八大发饰之一。
《释名》云∶“梳,其齿疏通也。篦,其齿细密相比也。”
梳篦是古时人手必备之物,尤其妇女,几乎梳不离身,便形成插梳风气。
梳篦的制作工艺精湛,制作过程讲究。一把木梳需经过雕刻、彩绘、涂漆、磨光等28道工序,一把篦箕的工序更是有73道之多,但因俗话说“七十三,鬼来缠”,又相传梳篦的祖师爷是七十三岁死的,故而人们认为七十三不吉利,将其工序改为七十二道半。
抹额
也称额带、头箍、发箍、眉勒、脑包,中国传统配饰。在唐代武人中是十分常见的,唐宋时期,抹额为男子幞头内所衬的头饰。宋代男子系裹头巾,抹额多为妇女所佩戴,且饰以彩绣珠宝,使其逐渐演变为首饰。
抹额盛行于明代,在清代亦是十分流行,电视剧《红楼梦》中宝玉的“二龙抢珠金抹额”便颇为人熟知。
步摇
《释名·释首饰》:“步摇,上有垂珠,步则动摇也。”步摇前端多为龙凤之形,上缀翡翠金玉,下坠串珠流苏,花式繁复,晶莹玲珑。亦有制成鸟兽花枝状,动则花枝低垂随步伐轻摇,凤于枝头翩然欲飞,栩栩如生。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白居易的《长恨歌》中道尽杨贵妃的风姿绰约,鬓发似云颜如娇花,再以玲珑步摇相配,何其美哉!那微微摇颤的到底是簪于鬓中的步摇,还是帝王的心?
禁步
古代女子饰品的一种,各色珠宝玉佩以彩线相串,系于腰间。只有轻移莲步款款而行之时,环佩轻敲才会发出叮咚的悦耳之音。因此,禁步有约束女子举止、规范走路姿态之用。
正如贾谊《新书·容经》所云:
古者圣王居有法则,动有文章,位执戒辅,鸣玉以行。
千百年轮转,如今佳人已逝容颜不再,
唯留下这配饰透过历史的尘埃款款而来,
描绘出诗中佳人的高贵与优雅。
不妨取上几枚,簪于发上,系于腰间。
聆听千古高雅,微吟那属于传统配饰的角徵宫商。
中秋礼
打开一个梦|团购、订制
活动最后2天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最新【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 98 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webprojs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