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前后——先父荣祥先生生平事略(下)
荣 赓 麟
那时先父所在的丙班已改为归绥第一中学第一班,是当时在校学生中资格最老的一班。由于先父又是第一班的班长,故而与教师接触更多些。王定圻先生特别赞许先父的文章,因此在他们师生之间交谊很深。当中山先生派童尧山来绥时,王定圻先生即首先与之接触并共同筹办建立中国国民党归绥支部。
成立大会是在北茶坊关市庙东院举行的,到会的人有王定圻及先父等二十余人。公推王定圻为支部主任,刘兆瑞、李正乐、郭景林、亢锦荣及先父分任各股股长。是即先父参加中国国民党之始,唯因事属新创,故未履行领发党证等手续。且成立之后童即返沪,王亦当选为众议院议员赴北京出席会议,而其他成员亦多分散,故事实上未曾开展党务活动而即告涣散。
一九一三年(民国2年),先父二十岁时,发生了一件事,这可以说是先父青年时代的一个转折点。为了说清楚这件事的便概,还必须作一些必要的追述。
当辛亥革命爆发之时,随着地方政局的变化,教育方面自然也有相应的变迁。如前所述,山西都督阎锡山率部欲攻占归绥,结果被归绥的地方部队在古力板河岸一仗击败,阎军撤军改道。次年(1912年,民国元年)春,在上海举行南北议和,清帝溥仪宣告逊位,承认共和,建立民国。
归绥的三大宪(将军、都统、道台)亦相继去职。北洋陆军第二十镇统制(如现代的师长)张绍曾被北京政府任命为绥远将军,陆军统领(如现代旅长)贾宾卿被任命为归化城副都统,由山西民政长(相当于清代的布政使即藩台)任命潘礼彦为归绥观察使(即清朝的道台)。张绍曾于十月间来绥就任将军,下车伊始即联络地方各界知名人士倡议成立绥远省。然而此举深为山西都督阎锡山所恶,力持反对态度,终于未能实现。此举亦可看作他日绥远改为行省之先声。阎之反对绥远建省,事涉山西与归绥之历史上的双重隶属关系,本文不拟多谈。
潘礼彦任归绥观察使后,即令教育科长龚秉钧赴太原为归绥第一中学校聘请新校长。旋经龚秉钧礼聘史实如来校就任校长。与史同来的有教员二人,一为李笑天,一为董伟然,皆任国文课。李、董二人自以为边疆地方,文化落后,而自己又是史校长所荐,颇有目空一切派头。但在教学的过程中却完全露出马脚,多次被学生驳问而无言答对。
其中有第一班学生名郭勋者,因每多窘迫董、李,而校长史实如为了个人的脸面,非但不能主持公道,竟然以“不守校规”为由,将郭勋开除出校。此事一发生,即在全校引起轩然大波,群情激愤,对史、董、李三人实行鸣鼓而攻,以致形成严重对立。
潘礼彦、龚秉钧自然不能坐视,乃面安抚史等三人,令其暂住旅店以待,一面贴出长达三千余字的通榜,驱逐支持郭勋的学生。在其中列名者有先父及杨映林,张云汉。先父及杨、张二同学被驱离校之次日,史、李、董三人亦由武装警察护送返校。此事发生于当年秋季,由此先父即与母校告别。
先父告别母校后,即驰函北京王定圻先生,商量欲往太原考大学事宜。王复信以为与其往太原,不若来北京。盖北京为首善之区,全国人才汇聚,对于开扩视野,增进新知,颇多益处。先父接信后,与祖父计议,家中诸人均以赴京为宜,先父乃决定东行。
与先父同行者,即杨映林、张云汉二君。其时,京包一线火车方通至阳高,故需乘骡车先往阳高,然后换乘火车,方可抵京。启程之日,归绥第一中学全校学生二百余人均罢课往送。送行诸君从我家故宅一直送到石羊桥畔,始殷勤致意而别。
至此,先父之中学阶段即告结束。(待续)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最新【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 98 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webprojs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