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洎城是华北地区现存尚好的明代民居代表、建筑史上的稀缺实物资料。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城东13公里处的润城镇西北隅,当地百姓俗称之寨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砥洎城座落于润城镇西北隅的土丘上,在沁河改道之前,它三面环水,沁河绕城而过,远望好似中流砥柱,因为沁河古称洎水,砥洎城由此而得名。砥洎城出于军事防御目的而建,同时兼顾居住使用功能,城堡内的街巷、民居与城墙一起被纳入整个防御体系,担负防御职责,并体现出鲜明的以防御为本、平战结合的设计风格和建筑特点。
《山西通志》记载,铁,为阳城尤广。阳城县在明清时期产铁量非常丰富,天顺年间,年产量全国第一。阳城地区也是古代中国的冶铁中心,砥洎城正是阳城地区的冶铁重地。砥洎城城墙高十二米左右,外侧包以青砖,与其它城墙如出一辙,而从城墙内侧,则可以清晰看到坩锅与石条混彻的特殊结构,那密密麻麻、整整齐齐排列的坩锅,使人感觉这儿才是真正的“蜂窝城墙”,号称“铜墙铁壁”。润城镇冶铁业发达,并因此出现了一大批富商巨贾,他们用来自于冶铁业的财富构筑城堡,而冶铁后废弃的坩锅又成为城墙的主要建筑材料,既坚固耐久,又降低了成本。
城中遗存的明代建筑文昌阁台基上尚存“山城一览”碑刻,为砥洎城建筑规划平面图,是明崇祯十一年(1638)杨载简记。石碑高54厘米,长86厘米。图中详细标出城廓的地理方位及主要建筑分布、每宅占地面积以及巷道和设施。这种明代小城镇建筑规划图,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稀有的珍贵资料。
砥洎城的街巷狭窄幽长,四通八达,主要巷口设有巷门,坊与坊之间又通过横跨巷道的过街楼连接。坊间的蛛网小巷将民居分隔为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院落,院落之间均有仅容一人通过的过道相连。
砥洎城中的这种布局与特点,体现着对外排斥、对内凝聚的思想,同时构成了一个完善的内部防御体系,一旦敌人攻破城墙,城内居民可以通过院落间的过道与坊间的过街楼方便地转移或反击,而呈丁字型构造的蛛网式狭窄巷道不仅不利于进攻,而且极易使入侵者迷失方向。
砥洎城“一城三进士”,官做得最大的是陕西巡抚张瑃,学术成就最高的是张敦仁。张敦仁,乾隆四十年进士,当时年仅二十岁,后为官江南,多有政绩,院中这口做工精细的大铜缸就是他从江南带回来的。
做为清初的国家级大学者,张敦仁的价值更体现在学术领域,除了历史、文学等方面的造诣,他是清代数学领域成就最大的学者之一,很多著作在介绍到他时,都称之为“著名数学家”,他的遗像,至今仍然保存在省博物馆中。张敦仁故居规模并不大,主体建筑为三层阁楼式民居,顶层一侧还建有望楼一座,这也是砥洎城目前最高的建筑,它甚至成为砥洎城的一个标志。
砥洎城,一座活着的古堡,也是一座至今没有任何商业气息的古城堡,这里的人们生活的宁静安详。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最新【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 98 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webprojs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