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善如从_从善如登_善问者如攻坚木打一肖

《渔樵问对》之善恶之辩

【原文】:

樵者曰:“善人常寡,而不善人常众;治世常少,乱世常多,何以知其然耶?”

曰:“观之于物,何物不然?譬诸五谷,耘之而不苗者有矣。蓬莠不耘而犹生,耘之而求其尽也,亦未如之何矣。由是知君子小人之道,有自来矣。君子见善则喜之,见不善则远之;小人见善则疾之,见不善则喜之。善恶各从其类也。君子见善则就之,见不善则违之;小人见善则违之,见不善则就之。君子见义则迁,见利则止;小人见义则止,见利则迁。迁义则利人,迁利则害人。利人与害人,相去一何远耶?家与国一也,其兴也,君子常多而小人常鲜;其亡也,小人常多而君子常鲜。君子多而去之者,小人也;小人多而去之者,君子也。君子好生,小人好杀。好生则世治,好杀则世乱。君子好义,小人好利。治世则好义,乱世则好利。其理一也。”

钓者谈已,樵者曰:“吾闻古有伏羲,今日如睹其面焉。”拜而谢之,及旦而去。

【译文】:

樵夫问:“善人常少,不善之人常多;治平之世常少,混乱之世常多。从哪里可以知道这一点?”

渔夫答:“从事物上察看,哪样事物不是这样?以五谷为例,即使杂草不除,谷物还是会生长的,尽可能根除尽杂草,其收成也不一定就丰收。由此可知,君子之道与小人之道,有其自然之理。君子看见善行就喜欢,看见不善之行就远离;小人看见善行就憎恶,看见不善之行就喜欢。善和恶各自依从各自的类别。君子看见善行就亲近它,看见不善之行就违逆它;小人看见善行就违逆它,看见不善之行就亲近它。君子看见义举就迁变,看见利益就停下;小人看见义举就停下,看见利益就迁变。迁变于义就利于人,迁变于利就害于人。利于人与害于人,两者相差何其远?家庭与国家是一体的,它们兴旺的时候,君子常多而小人常少;它们灭亡的时候,小人常多而君子常少。君子多却离君子而去的,是小人;小人多却离小人而去的,是君子。君子喜欢护生,小人喜欢杀生。喜欢护生,世界就治平;喜欢杀生,世界就混乱。君子讲义,小人讲利。治平之世讲义,混乱之世讲利。这些论述所包含的道理,其实是一样的。”

渔夫讲完了。樵夫说:“我听说古代有伏羲氏,今天看见你,我就好像是看见了伏羲氏。”于是拜谢渔夫,等到天亮樵夫就离开了。

登善如从_善问者如攻坚木打一肖_从善如登

[云隐哲思]:

君子喜欢善举,遇到不善的行为会远离,而小人喜欢不善,遇到善举就会远离。

家国是一体的,君子多的时代,人们往往会效仿君子所为,这个国家往往政治清明,人们安居乐业。

然后小人多的时代,人们互相猜忌,心生怨怼,社会不稳定,自然也就会出现各种纷争,甚至出现硝烟四起,政权更迭的现象。所以,世治与君子、善、义相关联,而世乱则与小人、不善、利相关联。

在历史上不乏这样的例子。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李世民之所以能有如此成就,将古代中国推向了鼎盛时期,是因为他任人以贤,敢于纳谏。

他不计前嫌任用魏征“君子”,并且招揽房玄龄等忠义之士。采取了以农为本、休养生息等措施,最终取得了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

与唐朝相反,在晚晴时期,以慈禧为首的守旧派一心只想着自己的地位和荣耀,至中国于不顾。

他们反对百日维新、镇压农民起义、残害进步之士,甚至签下丧权辱国的条约以维持中国与列强的表面和平。

以慈禧为首的晚清官员是“小人”的体现,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中国逐步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列强瓜分的对象,走向了深渊。

世治与君子、善、义相关联,而世乱则与小人、不善、利相关联。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最新【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 98 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webprojs_com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