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妇孺皆知人人称颂的青天大老爷——包拯和海瑞。他们不仅自身清正廉洁,还敢于大胆揭发惩治贪官污吏,甚至敢于怒怼皇帝。
关于两人的戏曲和影视剧多了去了。当然,文学作品中描绘的青天大老爷,与真实的人物还是有一定区别的。让我们走进史书,看一看这两位流芳百世的清官的真实经历。
1. 包公究竟是黑脸还是白脸?
包拯是宋朝庐州人——古庐州恰好是我现在居住的城市合肥。当年我刚刚搬迁至此,第一时间就去瞻仰了包公祠和包公墓。目前的一条护城河就被命名为包河,而我居住的这个区就叫做包河区。
包公画像
由此可见,包拯的影响力有多持久。
关于包拯的成长经历,史书并无记载。至于传说中他由“嫂娘”养大,其实是张冠李戴的误传。其真实情况是,包拯的幼子包绶早年丧母,由包拯的大儿媳崔氏抚养长大——民间传说竟把这事移花接木到包拯头上……
可以想象,28岁考中进士的包拯,少时一定也是个努力学习的好孩子。
关于包拯的相貌,民间传说的大多为黝黑的脸,额头正中有一个月牙疤痕。
影视剧中的包公
遍查史书,也没有关于包拯是黑脸的描述,更无什么月牙痕的记载。但是为何包拯被描述成这样一个颇有些丑陋的面貌呢?人们分析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在戏曲舞台上,坏人往往被涂上白脸——奸臣统统如是,比如被黑化的曹操等。于是,与之相反的黑脸就成了好人的标志。更因为包拯惩治坏人铁面无私不徇私情,这种严肃的表情用黑脸来表现似乎更为贴切。于是包公的黑脸和月牙就诞生了,而且流传千年成了被民众广泛认可的”正宗“说法。
根据合肥包公祠中所藏古画的临摹本所绘制的包拯,却是大耳厚唇温文尔雅白白净净的,且画像上的包拯身高只有1米六左右,绝非舞台和荧屏上那般高大宽厚。
史书中记载的真实包拯,考中进士后为了在父母身边尽孝,竟然辞官回家。古时的道德标准以孝为最重要尺度,以此来验证官员品质的基本德行。父母去世后,包拯又在墓边搭建窝棚守孝三年,以至于到了38岁才正式出山为官,40岁才开始在官场崭露头角。
合肥包公墓园
进入官场的包拯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对待公职确是一丝不苟刚正不阿。照现在的同等级别,包拯做过市长,中央纪检干部,最高法院常委,特命全权大使,首都开封市市长等等,最高层官至副国级。他每到一处都认真履行职责,看到不合理不合法的,立即上书皇上力求改正。最大胆的是,他竟然把皇帝爱妃之伯父的任命给搅黄了——不行就是不行。皇帝无奈中也只好作罢,当然皇帝知道包拯做的是对的。
至于戏曲中盛行的包公三把铡刀——龙头、虎头、狗头刀,也是民间艺人为提高包公形象而杜撰的。但是,这三把铡刀提升了包拯的嫉恶如仇和大胆果敢形象。但他敢于上奏谏言,为人清廉、不惧权贵,而又为民伸冤的形象绝对是事实。
包公墓
通过影视剧,我们看到的包拯基本上都是在断案,其实包拯的主要工作是弹劾贪官,进言纳谏,给皇帝提示要纠错改正的方方面面。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包拯遇上了明君——宋仁宗是宋代在位时间最长的,基本以国运和民生为己任的一个好皇帝。包拯有一次吐沫星子都喷到宋仁宗脸上了,这位皇帝都没发火。所以包拯才有发挥自己特长的官场环境。
2. 饱受争议特立独行的海瑞
比包拯晚出生500多年的海瑞,却没有受到包拯那种一边倒的赞扬,而是毁誉参半。
赞他的,说他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嫉恶如仇锋利如刚。贬他的,说他迂腐透顶不通人情,不但上疏指责皇帝,还与整个官场为敌……
但是,无论官场如何打压和制裁他,海瑞硬是挺直了脊梁,一生我行我素,不接受任何通融,不为任何人情世故所折腰。
海瑞画像
他的第一个官职是福建延平县教育局官员,尽职尽责的海瑞,见到中央来巡视的高官不但不巴结逢迎,都不行跪拜礼,而只是拱手作揖。升任淳安县县太爷后,海瑞立即着手整治贫富不均为富不仁的弊端。他重新丈量土地划分赋税,还着力推行保甲法、明断疑难案件以及兴办社学。总之他以一己之力,努力还百姓以公平社会。
官吏们都说海瑞一根筋,头脑僵硬办事不灵活。但我觉得海瑞还是很有计谋的。
比如大官胡宗宪的儿子到淳安后敲诈勒索。海瑞说,胡总督过去考察巡视各部门时,曾命令地方不要太铺张。这个人行装丰盛一定不是胡公的儿子。然后他命人将胡公子所带金钱全部没收,还派人将此事报告了胡宗宪。如此行事能说海瑞不聪明吗?他既惩治了恶霸胡公子,又让胡宗宪说不出什么,只能吃个哑巴亏。
影视剧中的海瑞
严嵩党羽鄢懋卿到浙江一带巡视,一路上贪污勒索。在他过境淳安时,海瑞特意提供了十分简陋的酒饭,还宣称县衙狭小不能容纳众多车马。鄢懋卿虽十分气愤,但他早已得知海瑞之名,无奈只得灰溜溜走开。
海瑞做的最著名的一件事,就是冒着杀头之罪给嘉靖皇帝写了封《治安疏》,民间称做骂皇帝的上书。海瑞长期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腐败社会的贪官污吏,或许感觉力不从心,必须从政治源头——从皇上开始治理,纠正官场的腐败和不作为。他深知自己此行必将带来杀身之祸,于是提前备好棺材,安排好家人。
明朝官场
嘉靖皇帝虽然常年迷信巫术,生活奢华,不理朝政,任由大臣们斗来斗去,但并非没有一点良心。看了海瑞指责自己的信,他说“这个人可与比干相比,但朕不是商纣王。”意思是承认海瑞的赤胆忠心,但自己没有纣王那么坏。后来他又借口自己身体有病才不上朝,还是把海瑞抓来投进大牢。直到嘉靖去世海瑞才被放出来。
海瑞之所以被官场所不容,因为他的眼里容不下半点沙子。尽管首辅徐阶曾经救过他,但徐阶的子弟横行乡里大量购置田产,且任由家奴为非作歹。海瑞警告过后还是惩治了他们。
后来的隆庆皇帝和万历皇帝都很看重海瑞,多次想提拔他担任重要官职。但海瑞不徇私情整治官员,使得大多数有劣迹的官吏都对海瑞十分忌惮,包括最著名的张居正都百般阻挠他的升迁。
但是,为百姓兴利除弊,给人民带来巨大福祉的海青天,越来越受到万民爱戴。各地百姓听说海瑞被解职离去时,呼天号地于道路上。在他去世的消息传来时,南京的百姓因此罢市。他的灵柩运回家乡时,白衣白帽的人站满了琼州两岸,祭奠哭拜的人百里不绝。
至于海瑞“杀死“女儿和对妻子冷酷无情的传说,正史都没有记载,所以不可信。
3. 两位青天大老爷的异同
包拯与海瑞的为官起点不同。
包拯的学历是进士,好比如今的211或985大学毕业生,当时可直接进入国家人才库成为高级官员。包拯当知县不久就升任知府,也就是市长。之后,他的官职不断改换,什么殿中丞,监察御史,转运使,还当过外交官出使契丹。然后是工部员外郎,三司户部副史等。
包拯的官运可谓顺风顺水没什么羁绊,属于步步高升。在这期间,除了本职工作之外,他做的最多的就是上疏纳谏,向朝廷指出下面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正因为他的纳谏切中时弊,才得以不断升迁。
古代考场
包拯的为官经历,并不仅仅是影视剧中破案子的判官。为官期间他确实破了不少冤案,但这并不是他的主要工作。
海瑞的学历比包拯差了一截。他是举人出身,大概相当于如今的大专吧?连考两年没考上进士,他就直接弃考了。值得注意的是,在参加乡试和会试期间,海瑞已经开始上疏纳谏。他的忧国忧民之心从这时就开始了。
海瑞的官职从县教育局小官员开始,做了多年的县官。一旦踏入官场,海瑞就开始为民做主,惩治贪官污吏和欺压百姓的地主豪绅。
除了纳谏弹劾贪官,海瑞也褒扬好官。比如他曾为被弹劾的徐阶说赞扬的好话(当然日后也毫不客气地处置他儿子)。
开封府
综上所述,包拯和海瑞的共同点都是直言纳谏,监督朝廷及各级政府官场中的贪污腐败,提出合理化建议。两人的工作内容,除了本职工作外,都额外”兼任“了纪检委员或监察使。
由于包拯对朝廷各级官员监督严厉动辄弹劾,不少贪腐官员对他十分惧怕,世人凡见官吏有玷缺者,必告知将有“包弹“——来自包公的炸弹。他与海瑞一样,也秉公力荐好官,比如推荐杨纮、王鼎、王绰等人。
包拯与海瑞还有相似的一点,就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无论他们在哪里任职,都把为民办实事放在第一位。疏浚河道,访贫问苦,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古时街景
海瑞与包拯不同的是,他的仕途更加艰辛,几上几下起伏颠簸,还进了班房差点被砍头。他是个孤军奋战的”唐诘可德“,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明朝腐败的官僚政府。
包拯和海瑞有个最大的共同点,都是一生清贫,从不为自己谋取任何福利。他们去世时几乎都家徒四壁,让人望而落泪……仅仅这一点就是大多数人做不到的。即使放在今天,也是万民景仰的好官。
看了包青天和海青天的事迹,不由得让人百感交集钦佩不已……
#双11好物节#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下列有关包拯和海瑞的书籍:
包公案(注释本)(精)
¥41.8
购买
清官正气–海瑞的为官之道
¥69.6
购买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最新【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 98 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webprojs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