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天的脑科学研究院的邀请某个神经科学家来医学院讲座,主题是关于动物缺氧后的resilience。
当时只知道这个词是雅思高频词,后来仔细研究这个词,别有洞天。。
查阅词典后,其具体解释如下:
1/ 快速恢复的能力;适应力the ability of people or things to feel better quickly after sth unpleasant, such as shock, injury, etc.
2/ 还原能力;弹力the ability of a substance to return to its original shape after it has been bent, stretched or pressed
简而言之,就是物体的抗压能力或者人的自愈/适应能力。
继续以该词语为关键词在Googel Scholar检索,居然这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细分领域。
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APA)
在其官方网站特地做了一个科普版Resilience指南。
比如,其中Resilience科普版的心理学定义
Resilience is the process of adapting well in the face of adversity, trauma, tragedy, threats or significant sources of stress — such as family and relationship problems, serious health problems or workplace and financial stressors. It means “bouncing back” from difficult experiences.
即,从消极状态中复原的能力。
并列举了和Resilience息息相关的一些因素
APA给出浓缩的10 ways to build Resilience
其中最重要的三条:
1. 积极/亲密的人际关系链接
Make connections.
当处于消极情绪,不愉快状态中,和亲人朋友良好的亲密关系作用非凡,积累的负面情绪需要采用合适的途径进行倾诉发泄,此时需要跳出一个人的封闭状态,拥抱亲密链接的可能性,寻求社会支持体系在物质精神方面的帮助。
2. 避免将危机看成不可逾越的障碍
Avoid seeing crises as insurmountable problems.
当我们无法改变应激源(压力/逆境),我们可以调整自己针对这些心理应激现象的作用方式。 比如,当你在苦逼地写毕业论,生不如死之时,可以有意识地YY:老娘苦逼之后就可以各种浪,各种装逼了。保持一种“活在未来”的姿态面对这些重要但不可避免“应激事件”。
心理应激: 一个人在觉察到或认识到自己正面对着至关重要而又难以应对的环境要求时产生的一种倾向于通过各式各样的心理和生理反应而表现出来的心身紧张状态
3. 接受人生的不确定性
Accept that change is a part of living.
生活中在不可预知的事情,我们无法控制。我们需要做的修炼是以不变应万变,把自己锻造为酸碱酸缓冲对,缓和和化解外界刺激对我们心态的影响。尽管我们无法企及泰山崩于前而岿然不动的淡定自若,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朝这个方向进发。
品尝过褚橙的人,对曾经的“烟王”、“罪犯”,如今的“橙王”褚时健,或许不感陌生。
曾经的励志标杆、更是时代传奇,也是“影响企业家的企业家
75岁种树,十年酝酿,85岁结果。
王石喜欢用巴顿将军的名言评价褚时健:“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这恰恰是Resilience的真实写照。
总结:
管他山雨欲来,我自云淡风轻。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在(表面上看起来)消极的事物面前,保持清醒的认知,甚至适度的冷漠,而不被它们裹挟。
Resilience is power.
也许,恰如叔本华所言——
“幸福论”这一名称只是委婉的名称而已;所谓“幸福的生活”,实应被理解为“减少了许多不幸的生活”,亦即还能勉强忍受的生活。确实,生活并不是让我们享受的,我们必须忍受它和克服它。
因此,一个人所能得到的最好运数就是生活了一辈子但又没有承受过什么巨大的精神上或者肉体上的痛苦,而不是曾经享受过强烈无比的欢娱。谁要是根据后者来衡量一个人是否度过幸福的一生,那就是采用了一个错误的标准。因为快感是并且永远是否定性质的。
最后,以辛波斯卡的诗结尾吧: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最新【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 98 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webprojs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