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后遗弃的时间越是久远,召唤我们回归的声音便越是难以抗拒。这句格言似乎毋庸置疑,然后却是错误的。

当人们垂老,死期将至,每一刻都弥足珍贵,便没有时间可浪费,去回忆什么了。”

——米兰·昆德拉

1967年,一个出生音乐世家,爱好诗歌,读电影专业却当了老师的”大叔”米兰·昆德拉,转身一头扎进文学的世界,出版了他人生第一本小说《玩笑》,随之一炮而红,连出三版都迅速告罄,就此一举奠定了本人在捷克文学界的地位。

忧谗畏讥是成语么_忧谗畏讥的畏讥什么意思_忧谗畏讥

米兰·昆德拉

好景不长,就在第二年的1968年,俄国人兴兵五十万,无情地长驱直入捷克,一瞬间阴霾袭来,粉饰失败的”布拉格之春”,让整个国家陷入无尽地”恐怖麻烦”,告密,检举,大清洗和排除异己等等手段层出不穷,让昆德拉这位崭露头角的”文人”摇摇欲坠。

直到7年后的一次”援助”,”浪漫”的法国同情这位惨遭禁书,被迫”封笔”的优秀作家,成功游说捷克后,邀请他去法国”做客”,自此昆德拉带着妻子踏上异国的领土,时至今日都不曾”回家”——即使在2019年捷克亲自送来了他的”公民证”,他也没有回去。

因为他曾说过:

“当我写完(《不能承受生命之轻》)时,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有一件事情确定无疑地结束了:我再也不会回到当代捷克历史的题材上来。”

是的,就像昆德拉后期笔下的,被法国读书界称之为”遗忘三部曲”最后一部的《无知》一样,此时的他已经彻底”接受”,或者说放弃了回家的路,选择沉入自我以及”世界”深处,亲自触摸那个时代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是如何影响身处其间的一国国民的生活”主题下最沉重,也最普遍的”疤”。

忧谗畏讥_忧谗畏讥是成语么_忧谗畏讥的畏讥什么意思

所以我更愿意把原标题《L'ignorance》,看做最初的原意”不知道”,而不是带有中国式多意的”愚昧”,但《无知》仍具有高度概括简练深意。

于是,《无知》的故事简单叙述起来就显得如此”苍白”:

1968年”布拉格之春”后,伊莱娜和约瑟夫流亡法国,在异乡成家立业漂泊经历波折二十年后,在1989年”政权”垮台后回到捷克后经历的一系列进退两难境况,最后却”无法回归故土”的故事。

是的,这个故事在昆德拉的笔下,用极尽刻薄且残忍的设计,无情地剥去通常能让人感到一丝”温情”的乡愁,亦或”宣扬”的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回家的喜悦泪水。

却把赤裸的真相——当收留者(西方社会)的同情消退,家乡人并不欢迎他们回归,只是无感地”来去自由”的无奈悲凉,就这么直接摆在你眼前,刺入你的内心,敲打着你本以惶惶不安的神经。

忧谗畏讥的畏讥什么意思_忧谗畏讥是成语么_忧谗畏讥

是的,这个世界,尤其在跨入”现代”的这个新世界,人与人之间,人与家国之间的感情并非渲染的那么永远”美好”,因为”人们的评判标准,便是他们对各自标签的忠诚程度。”

于是,昆德拉在《无知》的故事里想表达的满腔无奈与悲愤,就成了”不知道”的一种发泄愤怒的渠道,是一次次悲悯的叹息,是那种永远不可调和的压抑与无声的沉默——”乡愁”的真假待定。

都说”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因为”无知”,所以在异乡,逃避女人的男人和追逐男人的女人都得到了”家”,但当异客回到家乡时,却只能被重新”融”为路人……

“他们”被迫流亡,又被赶着回来历史进程的”浪潮”,不放过任何人

1969年,东欧剧变的导火索”布拉格之春”的失败后落下帷幕,随之而来高达10万人口的难民潮开始席卷整个欧洲。

而正如自20世纪以来,历经伤痕累累的”世界”一样,那些被遮起来”看不到”的局部民族灾难——西班牙内战,入侵匈牙利,南斯拉夫人的反抗,以及捷克的”二十年”沦陷。

忧谗畏讥_忧谗畏讥是成语么_忧谗畏讥的畏讥什么意思

失败的“布拉格之春”

以及席卷至今的”全球化”浪潮,诸如互联网时代的”秒速互联”,东、西方文化”刻意”的差异拉大,经济”不甘”地连年缩小等等,都让”时代性”变得模糊,因为个体与历史进程相比,渺小是如此显而易见,只不过从前”看不见”,而今日近在”眼前”。

就像昆德拉在《无知》里的”解构”一般:

“只是在我们这个世纪,历史上的重大日子才如此贪婪地主宰每个人的生命。如若不首先对重大日子作一番分析,便不可能理解伊莱娜在法国的存在。”

是的,就像被裹挟在这个”互联网高科技”时代里的我们一样,时至今日,一方面我们享受着现代化前所未有的便捷果实,但另一方面身不由己地被”掌控”的感受,却如此悲凉。

历史进程的”浪潮”在现代,依然深入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不管是荒无人烟的深海,还是茂密遮天蔽日的雨林,极端冷暖的沙漠,冰川,甚至是从前从未涉及的”未知无人区”,都一一被镜头亦或”天眼”记录着,它不会放过任何人,同样,任何人都无法摆脱它。

忧谗畏讥是成语么_忧谗畏讥的畏讥什么意思_忧谗畏讥

于是在《无知》的故事里,伊莲娜们也好,约瑟夫们也好,他们的流亡在历史的进程里成为必然,以至于他们的命运也从一开始注定成为一种”时代的悲剧”。

即使在故事里,他们在二十年后”幸运”地等到了故乡结束”混乱”的那一天,也顺利地”回”到了故乡。

但那又如何?

他们从一开始就是被迫流亡的,而如今却又顶着压力被赶着回来,粉饰的进退两难,实际已成为他们身不由己的随波追流的无奈。

二十年前,伊莲娜在捷克的家里,母亲的故意伤害和恶意下艰难长大,于是她在”流亡抉择”时,可以毫不犹豫地选择逃去法国,这既是一种去国,也是一种离家的必然。

但悲凉的是,即使逃离了,在异国他乡的她依然被贴上”流亡者”的局外人标签,那是一种基于同情的施舍,而不是宽容的接纳,伊莲娜以为她从此可以”自由”,但这个号称浪漫而自由的异国却从未放弃掌控她。

忧谗畏讥_忧谗畏讥是成语么_忧谗畏讥的畏讥什么意思

于是二十年后,捷克”胜利”了,法国的同情心如水般消退,它又一次操控地站在道德高度驱赶着伊莲娜们:

“你一定很想回去!天哪,你怎么可以不回去!你一定时时刻刻记挂着自己的祖国。回去吧,我们会去看你的。”

可是,被当做”慈悲工具”接纳流亡,又被”道德正确”地逼迫回去的他们,真的可以回”家”吗?

恐怕……

因为:

“人们回忆起的过去没有时间。也不可能像重读一本书或重看一部电影一样去重温爱情。”

于是,伊莲娜们在捷克的土地,家里,亲友中格格不入到进退无门,约瑟夫们在捷克的一切被”拿走、带走、穿走”到一无所有,直到被迫残忍抛弃式地择其一。

古斯塔夫们永远”逃避”,伊莲娜们永远”追逐”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游子归来,皆为路人

1995年秋,捷克政府把国家最高奖项功勋奖授予米兰·昆德拉。

忧谗畏讥_忧谗畏讥的畏讥什么意思_忧谗畏讥是成语么

远在法国的昆德拉接受着,也抗拒着似为自己与祖国捷克的”关系”做出最后的注脚:

“我很感动,也许可以说,尤为让我感动的是瓦茨拉夫·哈维尔给我的信。特别是信中的这样一句话:他把这次授奖看做是给我与祖国和祖国与我的关系,画了一个句号。”

此时距昆德拉正式”离开”捷克,成为法国人已经过去14年,而此时他已经作为”流亡”游子正好二十年,就像《无知》里的他们一样。

只不过,昆德拉知道自己已经回不去了,因为即使回去,他也只是祖国的”路人”,没有例外,就像故事里被拉来推去的伊莱娜们和被”所有人”排斥的约瑟夫们一样。

忧谗畏讥_忧谗畏讥是成语么_忧谗畏讥的畏讥什么意思

“离开前”

他们既是一个不属于这里,也不属于那里的”流亡者”,也是被期待着回去,也被无感地随便来去的”回归者”,两层身份在他们身上悖论着叠加,让他们的”命运”被迫拉扯着撕裂分割。

照应现实,其实就像选择准寻”梦”,亦或只是单纯地为了更好生活地去往大城市的我们一样,或许一开始不知道踏出家乡的那一步意味着什么,但一旦被裹挟入光怪陆离的”城市”里之后,就会发现一切都回不去了。

不止是身体回不去,比如便捷的生活,购物,吃喝以及”关系”的环境影响着我们回不去,更是”心”已经回不去了,因为那种几乎完全不同的”三观”,被打开的眼界以及逐渐被影响的”未来追求”等等,都成为回不去的绝对理由,以及桎梏。

而最可怕的是,即使我们可以放弃并努力冲破这一切的束缚,但真的回到家乡去,就会悲凉地发现《无知》的故事在重现,没有人想知道我们之前的经历,如同回到捷克的伊莱娜不会被问到她在法国生活的二十年。

是的,留在故乡的人,只想讲与回归者共有的往事,也只问这些往事,他们只会关心或者”强迫”回归者在故乡的过往,而希望他们完全割裂”不好的”异乡生活,因为外出多年的游子思乡,理所当然。

忧谗畏讥是成语么_忧谗畏讥的畏讥什么意思_忧谗畏讥

有意思的是,昆德拉在伊莱娜和男友古斯塔夫的关系设定上尤其”诡异”,他抛弃了以往”自然界的适者生存论”,把既定的男性稳重主动,女性矜持被动的形象,(也就是人类繁殖后代,延续基因的本能设定。)而改成男人一直”逃避女人”,女人始终”追逐男人”的社会现实。

虽然这在现代这个仍然偏向”男权社会”中是常见的,因为掌握资源和话语权者还是男性占据优势,于是在《无知》的故事里,渴望逃离,摆脱欺压和折磨的伊莱娜选择不断追逐、依附男人,而”什么都好”的古斯塔夫以及约瑟夫,则不断地在逃避、摆脱女人。

就像故事里”尤利西斯”的象征隐喻一样:

“他(尤利西斯)舍弃对未来(冒险)的激情探索而选择了对已知(回归)的赞颂。较之无限(不想结束的冒险),他宁可要有限(用回归妥协生命的有限性。)。”

忧谗畏讥是成语么_忧谗畏讥_忧谗畏讥的畏讥什么意思

当生命的长度开始变化,就像近年来越发长的人的寿命一样,”回故乡”,或许就不再是一种”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担忧,而是真实的游子归来面目全非的成为”路人”的无奈。

如果足够长的生命到头来,只会是这么一个结果,就像昆德拉在2019年”终于”等到的捷克”公民证”一样,物是人非之下的故乡,有何意义?

不如选择接受:

“人的生命之短促使天空成为一个黑罩,人的脑袋总是要被撞得粉碎,重又落回凡有生命的一切都在吃,也有可能被吃掉的地球上。”

就做个快乐的游子,也做个满足的路人……

写在最后:

说来,作为很小就离家的”游子”的一员,长大后越发理解昆德拉的所作所为,乡愁也好,思念也罢,当这个时间被拉得足够长时,其实这一切都不再重要,因为即使回去,也是”路人”而已。

或许,《无知》想给我的”礼物”就是——我心归处是吾家。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最新【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 98 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webprojs_com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