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品入展及获奖:
“孝行天下.埇桥杯”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
首届“云峰奖”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大展。
“大爱妈祖—中华妈祖文化书法篆刻大展”。
2012年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学成果优秀作品展。
兰亭雅韵.第二届北兰亭书法电视大赛书法作品展。
第四届东北亚国际书画摄影作品展。
“文化中国、森茂杯”全国优秀书法作品展。
第二届“王羲之奖”书法作品展。
全国第四届宋璟碑颜体书法展。
第九届“观音山杯”全国书法艺术大展。
余自幼好书,而立涉艺,逾廿载矣。忆往昔,由字而法,由表及里,却彷徨,抑焦躁。迄今稍具会意之欢,通达之乐。
余家累世耕读,幼时幸蒙先祖教诲,初习唐楷,不明其理。但玩劣之性不脱。一日,搜索藏帖,竟致破损,祖母斥曰:“此先贤所留,经代所藏,不珍反损,何以对先人耶!”余乃长孙,父祖视若掌珠,突遭严训,虽惑而不解,然自知祸矣,遂跪而告饶,方免重责。
弱冠从戎,适逢国学初热,经胞叔又白公引荐,蒙军旅书家指点,却热衷于内部书展,偶发萤火之光,于国展则茫然无知。
及转业地方,旧痒之挠竟不可抑也,复从龙杰老师习行草,渐入正途,惜龙先生擢迁,奈余追远之心不泯,遂与建芳同道求学于中书协培训中心,幸遇恩师王金泉先生。
遇良师从之游,何其幸哉。余师渊博,诲人不倦,教余由《圣教》入,故从零始,先明用笔之理,苦练中锋;尔后悟字法,重结体之变化,上下之错落,左右之开张,或上紧下松,或上松下紧;再及笔画,关联清楚,萦带自然,或粗或细,流转其间。余师尝曰:“线条之质,乃行草之要,重在用笔,须绞笔如练绳,抻绳而行,且行且驻,横直平过尽使笔锋留住,转折弧线定要绞锋提笔暗转。行如萦纡飘舞,驻犹盘根错节。”悟后方临,临后再悟,循环往复。
《圣教》乃集字之碑,行草入门之典,临此可识字法。方向既明,中锋亦得,师亲范亲授,余如醉如痴,进益之速,始料未及。继遵师嘱,通临之。帖贵熟读,不宜生临,朝夕谛观,明下笔之姿,知行笔之径,晓收笔之式。取其精神,擭其风貌,谓悟彻而入也。循此径,扎根《圣教》,采撷英华,始有进焉。
善书者必善用墨,善墨者必善用水。夫墨之韵在水,凡上乘之书,皆笔随情而动,墨因笔而发,墨润有肉,墨燥有骨,燥润穷其变化而生韵。水墨自有讲究,或先墨后水,或先水后墨,或先墨后水再墨,或先水后墨再水,尽在妙处。倘不能掌控,则至漫漶。沙曼翁、林散之、八大山人皆是高手,墨融宏大之篇与细微之笔,浑然一体,不可谓不高。墨之于师,其方尽用,然先水后墨再水起笔居多,后随心所欲,无拘无束,且擅用宿墨,点、线、面交相辉映,自然天趣。“干烈秋风,润含春雨”,乃黄宾虹之谓也。妙哉!
书贵流畅,尚大气,忌局促,所谓笔法、字法、墨法、章法,宜大胆落墨,小心收拾是也。盖如用兵,运筹帷幄,不宜鼓努为力,不计工拙,似风墙阵马,实涣散难支。余师曰:“夫书,惟把气象,重精微,形生无限,墨分五彩,点有神,线多变,行间摆动,通篇贯气,意无形,念有迹,肃穆野逸,归于自然。”余心追手摩,朝临暮写,何肯闲抛寸阴。
与恩师学书几载,或谓略有小成,然,自知才不备,学不足,艺不精,每遇贤者必自惭,从未敢人前轻言书也。蜕庵太师曰:“书道如参禅,透一关,又一关。”应继《圣教》为根,《祭侄》为干,兼至诸家,旁及篆隶,繁其枝叶。
古人云:“学书忌浮论而无实功。”余当遵师重学,不计名利,谦而诚,恭而安,积学养气,以书载道。逸少之书五十有二方称妙,宣尼之学七十之后而从心。余不才,敢当竭尽其能也。
丁酉冬月侯伯泉于慿砚山房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最新【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 98 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webprojs_com